B STRONG!!!!!!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A brand new Clay

看MLB的一大樂趣當然就是見到自家的prospects能夠站上大聯盟大殺四方。
由於大小聯盟的實力有一段落差,不少在高階小聯盟表現不錯的潛力新秀都是上了大聯盟之後經歷一番調整,才能真正站穩腳步。這些調整有些時候有點意外,譬如王建民忽然長出來的sinker手感、有些是改變主要使用的武器讓自己的投球更加的effective,好比Zack Greinke,另外一些是把自己在上了大聯盟後被放大的弱點給補起來,像是Phil Hughes練對起來付左打的cutter,還有一些是上了大聯盟之後stuff變得更好,讓原本arsenal裡的武器變得更有威力,例如Jon Lester。
Clay Buchholz是今年Red Sox陣中表現最好的投手,他的major league career有個很快速的起步-生涯第二場先發就no-hits Orioles,但也經歷了一些跌跌撞撞,才在今年終於投出比較符合大家期待的成績。在站穩大聯盟的過程中,Buchholz已經經歷了很多改變-可能比上述提到的任何人都還來得多,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全新的Buchholz了!他的stuff變得更好,速球球速更快也更有尾勁。他的投球策略也改變了,他失去了本來接近plus-plus等級的curve,但change up的威力卻向上提昇了一個檔次,而他那顆cutter (Buchholz以前丟的毫無疑問是slider沒錯,但現在這顆,有些人仍說是slider,但我認為它的效果常常更像cutter)則開始在他的arsenal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這些改變也反應在Buchholz讓打者出局方式上。以前的Buchholz主要是靠著他非常優異的curve和change up來拿出局數,當他球數領先的時候,打者很顯然拿這兩顆球沒輒。但當時他的弱點也一樣明顯,在拿好球數的過程中,速球威力較差加上控球不夠好,常常讓他在投打對決的過程中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時大家對於Buchholz的信心來自於他總是很高的K/9,對他的疑問則來自於他速球的弱勢和他過高的BB/9,而後者某種程度上又可以說是前者的果-因為速球實在太弱勢,這讓他必須把球丟得更邊邊角角,並加入更多的off-speed去搶好球數,但他的控球又沒好到足以支持他做到這兩件事情。簡單的說,我們實在很難相信一個速球壓不住的投手可以在MLB丟出ace等級的成績。
沒想到後來Buchholz居然徹底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球速變快了 (07-10年:91.1→92.6→93.6→93.9 mph) ,更驚人的是本來缺乏尾勁的速球忽然有了不錯的下沉尾勁 (08-10年FA-X: -5.7→-7.2→-7.2) ,這使得Buchholz的速球對打者來說開始變得沒那麼容易掌握,而在他今年開始加入那顆接近90 mph的cutter來搭配著攻擊好球帶之後,很明顯打者在揮擊上遇到的困難就更大了。
在這個球季一開始的時候,Buchholz使用這顆cutter的方式還比較像是slider-他會把這顆球丟到右打者外角的好球帶之外抓揮空,或著在對上左打時用這顆球走外角的後門。但隨著球季的進展,Buchholz現在更常把這顆球拿來轟炸左打的內角,並在對上右打者時把這顆球丟到好球帶讓打者抓不到擊球點來抓滾地球出局。此外,他速球變好的sinking movement也讓他更敢把速球塞進右打者的內角去擠壓打者,放在左打外角的時候也顯得更難被掌握。我現在不是很確定要怎麼解釋關於Buchholz的速球尾勁增加這件事,這可能跟他調整了自己的投球機制有關,也有可能他是真的開始sink他的速球,例如開始丟2-seamer之類的。
這些改變都直接反應在Buchholz的數字上:比對起以往slider在他arsenal中扮演微乎其微的角色,今年他的cutter使用量達到18.9%,重要性直逼他那顆非常被倚重的change up (使用量 18.6%) ,成為他除了速球之外使用量最大的武器 (去年使用量為cutter:11.3%,change up:23.1%) ,而威力下降的curve ball使用率則持續探底,降到了8.3% (其實我覺得他這顆球的威力還是不錯,只是現在Buchholz幾乎完全控不住它,於是只能拿來擾亂打者突擊使用)。
再看看Buchholz的GB/FB,連續三個球季都超過1.5 (1.52→1.88→1.64),雖然還比不上像是Halladay或D-Lowe那些真正的sinkerballer,但他的GO/AO在聯名當中也已經是排在相當前面了,而他的O-contact%也逐步上升到69.2%,這可能表示比起以前,Buchholz不再那麼需要靠掉到好球帶外頭的off-speed來讓打者揮空抓出局數,反而可以利用比較會跑的速球系列球種和很sharp的change up去攻擊好球帶的下半部,讓打者打出大量的滾地球出局。於是,Buchholz從以往速球威力不夠,非常倚賴變化球的高三振率投手,變成了可以靠速球尾勁搭配很好off-speed壓制打者的滾地球投手。
我自己是滿能接受這個改變的,特別是現在的Buchholz比起以前在吃局數的能力上增加了許多。他的change up實在太有威力了,當他球數領先又能控得住這顆球時,打者通常都毫無反抗的能力。於是現在的打者常常要在Buchholz仍在嘗試getting ahead in the count時就出棒去打他的cutter或速球,讓Buchholz能夠很輕易的拿到很多GO (省球數也是Buchholz很像其他滾地球投手的一點) ,而不會像以前那樣在搶好球數的過程中耗費了一大堆力氣,最侯還是丟出保送。
此外,讓Buchholz的成績如此驚人的還有大福下降的HR/9。按照Fangraphs的顯示,進十年HR/9的聯盟平均值大概都在1.00左右,而Buchholz在本季之前的HR/9大概都在1.3上下,這個球季卻掉到了0.5,這實在是非常驚人的進展。讓這項數字進步的除了Buchholz能夠把球留在地上滾之外,更好的尾勁讓打者更不容易咬到球,導致很多相對無效的飛球出局我也想也是貢獻良多。數字上支持這點的證據是他今年的HR/FB低到只有6%,也比前幾個球季下降了不只一倍。
不過在這裡必須提到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對於HR是否屬於投手能力的一環還有疑問,換句話說投手容易被打HR的程度有可能是受運氣或球場屬性影響的成份比較大。目前Buchholz的HR/FB只有5.7%,以在投手主場丟球,同時也比較偏向滾地球投手的King Felix和在超難被打HR的Mets主場投球,同樣是偏向滾地球投手的Mike Pelfrey當對照組,他們兩人的 HR/FB分別是8.1%和6.4%,就可以清楚的發現在Fenway這個偏向打者的小球場出賽的Buchholz HR/FB有多低。這麼低的HR/FB加上Buchholz被打的飛球本來就少,對他的成績當然有超大的幫助。但數字低得不太合理,加比賽時上他的change up hang的頻率依舊偏高,且控球還是不夠理想,這些都不像是可以支持這種等級的HR/FB或HR/9的表現,所以會往上修正應該是合理的預期。


除此之外,Buchholz目前的RISP成績是.165/ .282/ .220,遠比平均成績 (.224/ .300/ .309) 來得好,而RISP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與運氣的關聯性較高的數據,所以我想Buchholz目前的ERA (2.49) 是有點高估他的實力,但我也覺得他的FIP (3.69) 可能低估了他的能耐,他不夠高的K/9和比較多的BB/9會讓FIP對他比較不友善,但比較多的滾地球也代表著比較多的GIDP和比較少的長打,這些都會讓Buchholz沒那麼讓打者把壘上的跑者給清回來。
如果更細一點的數字來佐證,我們可以看到今年Buchholz把batted ball留在內野的能力比起往年要強,hit to infield和hit to outfield的比例接近1.3:1,而09年和08年則分別是1.1:1和0.85:1,這一點自然也反應在他逐年下降的OPS上 (.844→ .729 →.609) 。把球留在內野的狀況大概就是內滾、IFFB、還有極少數被內野手沒收掉的平飛球,我不是很確定最後一項算不算在infield out裡頭,不過即使算,他的數量也應該不多,可以暫且略過不談。除了這項之外,GB和IFFB都是防守上相對容易處理的情況,隊友失誤時造成的損失通常也比較小。更重要的就是球出不了內野,自然就形成不了長打。關於長打能力對於得分能力的幫助,應該不需要我再贅述,是以當投手能夠有效的降低被長打率,失分自然也就少了,所以即使他的HR/9稍有回升,我想對他的成績影響應該有限,大概就是讓他的ERA往3的方向去修正,但大概也不太會超過3。
前面不斷提到Buchholz現在像是一個滾地球投手。講到滾地球投手,大家一定就會開始質疑運氣對他的影響。雖然我不是百分之百買BABIP那一套,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和其他滾地球投手比較一下,看看當Buchholz讓球在地上滾時,成績是否有太過離群的好,如果有,那他的確可能有受到一些好運道的幫忙。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得先用更詳細的數字確認一下Buchholz的成績到底有多偏向滾地球投手。
數據上的證據是他今年排在聯盟第14高的GO/AO數字,這甚至比一些我們所熟悉的滾地球投手,像是Doc、Jon Garland等人還要高。在BR的hit trajectory比例上,今年到目前為止Buchholz最終讓打者打成GB的AB有208個,打成FB的AB則只有113個,更細一點的看GB% (GB/BIP),他的數字也超過50%,所以關於他現在是一個滾地球投手這件事情,應該是沒有太多疑問的。
根據BR的數據,當一個AB的結果是Buchholz成功的把球留在地上滾時,他這兩年的成績是2010: .173/.183 (AVG/SLG,這裡看OBP沒什麼意義) 和2009: .206/ .213,取這兩年是因為這是Buchholz是從09年開始GB%突破50%,而且K/9開始下降的,是以我認為09年可以當做是Buchholz轉型的開始,而10年則是正式轉型成功。把這兩年的數字和其他也是高GO/AO數值的滾地球投手如Tim Hudson (.209/ .221, 2*) 、 Derek Lowe (.202/ .218, 3*) 、Jon Lester (.219/ .227, 8*) 、Chris Carpenter (.207 /.223, 17*) 、Roy Halladay (.195/ .207, 18*) 相比,Buchholz在09年的成績其實和他們差不了太多,10年的成績則是明顯的有好上一些,由於這些對照組都是很好的投手,stuff也幾乎都在Buchholz之上,且他們括弧內的AVG和SLG取的是生涯平均數值,以盡量排除小樣本的偏誤 (帶*的數字是他們今年在MLB的GO/AO排名) ,所以當Buchholz讓球在地上滾的結果明顯比他們好的時候,我們的確有理由相信Buchholz今年的表現真的是有點太離群的好了,這很可能不是他能夠長久維持下去的狀態,顯然這也是另一個支持我先前提到他目前的成績可能有點超過他真正實力的說法。這部份的成績如果往上修正,對Buchholz的影響應該會比較大,再把可能會變高的HR/9給考慮近來,我認為真正反映出Buchholz實力的ERA數字大概會落在在3-3.3之間會比較合理。
最後,我們要來處理他現在變得below average的三振能力了。一樣先拿上述的投手來比,Tim Hudson生涯的K/9是6.02、 Derek Lowe是5.83、 Jon Lester是8.16、 Chris Carpenter是6.86、 Roy Halladay是6.71,而男主角Buchholz這兩個球季則是6.65 (2009) 和6.01 (2010)。
歷年來聯盟平均的K/9大概都落在6.5左右,不過最近幾年有逐步往7.0靠近的趨勢(07: 6.67 → 08:6.83 → 09:6.99 ),也就是說,上述投手中除了Lester之外 (他的形態本來就比較不同,而且還算在生涯的早期,現在看比較不準) ,其他幾人的K/9都不出色,Hudson和Lowe的三振能力很顯然是below average的,而另外兩人也大概只有average左右或稍微再好一點點的三振能力,但這些人都有不錯的大聯盟生涯,所以Buchholz的K/9應該也沒低到會無法支撐他在大聯盟長久生存的程度,甚至可能可以擁有一個相當solid的生涯。以他目前配備的能力,大概無法要求他的生涯像Doc那樣璀璨 (不論期待哪個投手的生涯要像Doc一樣應該都是一種苛求吧!) ,不過有個類似Derek Lowe的生涯或許可以期待。而我自己對他的期望則還是一樣-一個moose-like的生涯會讓我非常滿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