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RONG!!!!!!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Verdasco rock!!!!!




這是澳網史上最長的一場比賽,有幸目睹的觀眾都是贏家,其他說什麼都是多餘。

後天的球王之爭,你怎麼能夠錯過?

Sean Casey retired

A good player;nice person and really funny.





請原諒我的資訊落後,最近正在瘋澳網。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New Gameday

針對明年將要推出的新Gameday系統發表一點個人的看法。
現有的Gameday主要提供了兩個非常新的數據讓我們可以更準確的分析投手。
其中一個是pitch-f/x,主要針對的對象是投手,其定義為:
the measuremen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the actual pitch thrown over the plate, and the calculated location of a ball thrown by the pitcher in the same way, with no spin.
懶得翻譯了,簡單講我們可以把他當做是投手投球展現出來的尾勁,甚至某些人還認為這可以當做是raising fastball讓打者揮空的原理(註一) 。
而另外一個數據Break value則定義為:
the measurement of the great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the pitch at any point between the release point and the front of home plate, and the straight line path from the release point and the front of home plate
簡單講可以理解為球的變化幅度有多大,藉由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更了解不同投手投出的球路有何特色,同時也可以藉由電腦判讀的方式來辨識球種,對於一些與球種相關的分析有極大的幫助。
然而這樣的判讀系統卻有幾個很大的侷限。
首先是他判讀球種的能力有限,常常會判斷錯誤,而且迄今無法有效的分辨sinker與4-seam fastball,另外對於一些必須以功能來分辨的球種他更是完全的無力。舉個例子來說,slider和cutter的分別,除了以cutter的速度比較快,變化幅度也比較小這樣相對模糊的方式來做區分之外,很多時候我們實在很難分辨一個投手丟的到底是cutter還是slider,特別是這個投手不同時丟cutter和slider,而他slider/cutter的速度又落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時,以上面的準則來區分就會顯得比較困難。以Jon Lester為例,他的cutter就比一般人稍微慢了一點,均速大約落在87.6mph左右(速球則為91.2mph),這樣的速度就比較尷尬,如果不看scouting report有時真的會比較不好判斷。
我自己的看法是,這些類似的球種有時候分類不是這麼絕對的,可以依其功能性來當做分類的依據。Cutter很大的一個特色是他可以用來攻擊反邊打者的內角,讓打者”擠到”而揮擊失敗,相反地,slider更多時候是對同邊的打者有比較好的效果,其主要的功能在抓空振,對上反邊打者時cutter可以適時投高,效果會很棒,反之slider則必須壓低,否則失投的代價會很大。

同樣以Lester為例,因為scouting report說他是丟cutter,但很多時候他的cutter對上右打者時如果放低是可以當成slider來用的,所以我會強調這是一顆帶有slider效果的cutter,以速度來看他是比較接近cutter的準則,以效果來看則根本是一顆slider,但在Gameday的世界裡這些球都叫做cutter,這會讓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一個投手的投球特色。舉例來說,可能Gameday顯示一個投手丟了一拖拉酷的cutter,我們因而推論他會習慣性的用cutter去擠壓反邊打者讓他們打出一堆鳥滾和內飛,然而這些cutter裡頭很可能有一大半是當成slider來用,所以其實這個投手也會像一些左手的power arm一樣在打者展現出對速球的攻擊性時用大量跑到身後的slider來upset打者的timing,但是在Gameday系統中這樣的策略是會被忽略掉的。
另一個現有Gameday系統的侷限是我們無法由pitch-f/x和Break value來判斷投手投出的球擁有怎樣的威力,換句話說,我們既無法藉由Break value來了解投手變化球的sharpness,也無法由pitch-f/x直接看出投手的速球威力。後者我們還可以藉由pitch-f/x大的投手與印象中速球很威的投手名單是否相符和來做一個簡單的印證(但即使相符也無法保證兩者之間的關係),至於前者,則是一個目前難解的習題,因為break大或小和變化球sharp or not沒有太多的關係,一個好的變化球,只要能夠騙過打者的眼睛,就算break很小也比一下子就被打者recognize出來但break很大的變化球要強上許多。
由於目前的Gameday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他所能提供的資訊依然有限。
至於2009年的新Gameday則會提供類似打者的”pitch-f/x”這樣的數據(hit-f/x),提供打者所打出去的球在初速、軌跡等方面的資料。可以想見這樣的數據會引起一翻革命,例如我們可以更精確的為打者的類型做出分類,搭配著pitch-f/x則可以分析每個打者面對不同球路時的揮擊能力等等,然而這些數據在了解投打對決上可以帶來的幫助恐怕有限,例如我們依然無法了解當頭手應用不同投球策略來對付打者時,那些好的打者是做出怎麼樣的調整來使他們揮擊成功,而在面對不同球種時,一個打者又是否會調整自己的重心或揮棒方式來達到比較好的攻擊效果。
基於這些理由我本來對於這個新數據的期望不大,但剛剛看了ALOHA大的文章,發現他認為這個新的數據可以讓我們在判讀選手的守備能力上有很大的進展。在看了他的論述之後,我非常同意他的觀點,這個名叫”hit-f/x”的數據最終帶來的革命搞不好會出現在防守上,因為他或許可以解決目前使用的防守數據無法反應守備時的情況這樣的難題,讓statheads對球員的防守可以做出有更效的判讀。
註一: 簡單解釋一下,這一派的人認為,投手投出的球是不可能帶有向上竄升的尾勁的,打者之所以會誤認為球往會上竄了,是因為當某個投手投出的球尾勁特強,用數字上表示就是pitch-f/x值特大,所以球進壘時不會如預期般的往下墜落那麼多,而打者揮擊時則是預測球會出現在一般正常, 也就是投出的球的pitch-f/x值比較接近平均值的投手,投出的球會落下的位置,所以棒子會從球的下方過去,產生球往上竄的錯覺。

Chicks dig the long ball

補貼一個和Mad Dog相關的影片,一個非常好笑的廣告,不知算不算紅極一時,至少我非常喜歡。




下面是另一個廣告,可以說是上面的對照組,相當有趣。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The greatest Mad Dog

剛剛考完試,忽然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對Mad Dog表示敬意,實在罪孽深重,恰好有個空閒,就來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投手,聊表尊敬之心。


綽號Mad Dog的Greg Maddux踏上大聯盟的時候我大概還在我媽的子宮裡剛要著床,那是1986年,Maddux在Cubs展開了他的球季。
由於在Maddux生涯前半段我根本還搞不懂棒球和棒槌有什麼不同,而他極為驚人的豐功偉業,像是連續17年15勝以上、生涯除了頭兩年和去年球季之外全都超過十勝、1994和95年球季比Pedro還嚇人的1.56和1.63 ERA、350勝以及3000K、生涯1.80的BB/9、連續四座賽揚獎、18個金手套,還有什麼9x球就丟完封的事蹟,大家就算不是耳熟能詳,資料也應該是唾手可得,所以歌功送德的部份我就省下來了,改以帶大家看看Maddux是憑藉著什麼讓他能夠橫行MLB二十餘年。
雖然Maddux生涯有很大一段我都無緣參與,但他可以算是我第一個有長期仔細觀察的投手,這段時期主要涵蓋Maddux生涯的顛峰後期和衰退期,時間頗常,因此,除非早期的Maddux和巔峰期的他投球策略有很大的修正,我的觀察應該是會具有一些參考價值的。
講到Maddux,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應該就是他的控球,對他再熟悉一點的,還會想到那顆他一流的change up,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這兩點之外,Maddux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武器,甚至在最近幾年,當Maddux的球速愈來愈慢,而且控球也不復以往神準時,這個武器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幫助他克敵制勝,讓他能以少少的球數將打者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揭開這個武器的真面目前,我先讓大家看看幾組從fangraphs抓下來的數據,讓數據先提供一些關於這個武器身分的線索。
Fangraphs自2005年開始提供了pitch type這個數據,讓我們可以調查每個投手在球季中投各種球路的比例,在這裡我們只關注Maddux丟速球的比例,由05年開始算起到到08年為止,他平均丟速球的比例佔了總投球數的68.1%.
這數據有什麼特別?
讓我們看看其他幾個投手就知道。同樣是從05-08年的平均值,Josh Beckett在這四年間丟速球的機率是67.0%;A.J. Burnett是65.3%;Rich Harden是63.1%,他們的速球平均球速分別是94.3mph;94.9mph;93.0mph,然而Maddux的速球平均球速卻只有84.0mph!!!

一個球速不過84mph的投手,使用速球的比例居然比這些我們印相中速球派的火球男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又,投了這麼多速球Mad Dog,生涯滾飛比卻高達1.87,在加上Mag Dog總是很省的用球數,由這些數據,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夠猜到答案了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Maddux從來都是一個第一流的sinkerballer,他的sinker除了速度稍遜之外,論尾勁論控球都是屬於極品等級,而這顆sinker,正是我前面提到Maddux恃之橫行大聯盟20餘年卻被大家給忽略的重要武器。如果再加上fangraphs中有分開來列的cutter,Maddux的速球使用量根本超過了7成,這些很不直的速球,才是Maddux與打者周旋的最重要資本,構成了Maddux投球的基本面。
當Maddux面對右打者時,他的投球策略就是用sinker不斷塞在打者的內角和外角低的位置,這和典型的sinkerballer非常相似,差別只在於Maddux的『打角』能力特別出眾,放的位置都很作弊,加上他可以把右打外角的back-door sinker投得出神入化,看起來明明就是太外角的速球,卻會在最後一刻轉進來削到好球帶的毛,常常讓打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球進壘,然後搖搖頭走回休息室,有很多三振就是被他這樣子給拿下來的,至於他的change up在面對右打時扮演的是輔助角色,主要是當打者展現出對他sinker的抵抗力時拿來upset打者的timing,效果非常好。
而在面對左打者的時候,Maddux使用外角sinker的比例更高,是Maddux主要克制左打的武器,另外他也會參雜少量的cutter來增加自己攻擊左打者內角的空間,而對左打一向好用的change up除了和面對右打時一樣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的速球,Maddux在球數領先時會比面對右打時更積極的把這顆球祭出來抓空振,甚至直接以change up來搶好球數。除此之外,一個好的sinkerballer要壓制左打,有一個位置一定要能掌握好,那就是從左打內角一路往本壘板邊緣削過去的back-door sinker,這個位置如果丟得好,對於左打者的威脅性會很大,在打者眼中看到的是一顆朝著身體過來的球,於是身體會自然做出後縮閃避的反應,球卻在這時候鑽進好球帶,打者也只能站著被拿香。不消說,打角能力超一流的Maddux當然是箇中好手,死在他這招底下的左打不計其數,下面這個影片裡的第一球即是一例。



至於Maddux的其他球路,例如像slider;curve什麼的,大都只是扮演輔助與擾亂的角色,對他的重要性稍低,使用量也不高。

另外Maddux的投球還有四個很有趣的特色。第一個是他對於location的講究幾乎已經到了偏執的程度,無論球數怎樣落後,他仍是依然故我的只瞄準好球帶的邊緣。而且Maddux利用的好球帶位置其實也非常少,幾乎就是內外角兩個最邊緣的低點和偶爾快到手肘位置的內高三個位置在玩而已,由此我們或許也可以看出Maddux對自己的自我要求有多高,要一直把球維持在好球帶的低處角落,實在不事件容易的事,而當Maddux失投,你也可以很容易從他懊惱的表情和話語中看到他對自己失手的不滿,我想,這也是Mad dog的迷人之處吧!
其二,Mad dog很敢在球數落後時抓打者心態丟他的change up,一來他的change up真的很sharp,效果相當好,就算打者沒有揮空也能讓他們打成鳥滾,二來他對於打者心態掌握之準,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因為在球數落後時丟釣球一般來說是帶有相當賭博成分的,但Maddux就是能屢賭屢贏,實在有夠厲害。
第三點是Maddux可以說是整個MLB利用「投給你看」這個策略利用的最好的人之一。他有時會投出那種會你驚訝說出:「Maddux這球大失水準」,偏離好球帶有點多的球,但是他接下來就會利用這顆球帶給打者的壞球印象用一顆修正回去的sinker來讓打者吃憋,或者有時Maddux會反過來用,放一顆好球帶邊緣的好球,然後利用打者的好球印象丟一顆更偏一點的球讓打者揮擊失敗。
最後一個Maddux的特色是他擁有非常優異的防守能力,這也是所大部分sinkerballer都會具備的功夫,但Maddux不只是守備一流,而且還非常聰明,判斷精準。聰明的投手很多,Moose即是一例,他們懂得如何去玩球、去投球,利用自己所能應用的所有stuff去壓制打者,然而,Maddux與這些所謂聰明的投手比起來還是有些不同,這個不同,講好聽點是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應用自己的聰明來讓自己在球場上的各個層面站到優勢,講不好聽就是比較狡猾,例如不時會用一些「假動作」來唬打者,達到讓打者出局的效果。下面影片裡06:38開始的部分以後大概再也看不到了,大家要好好欣賞。(這是一段守備美技的集錦,有興趣是可以全部都看一下,有些滿精采的,還有,良心建議,請開靜音。)



講起來Maddux的投球策略非常簡單,『打角』、『狂丟sinker』、『upset hitter's timing by his change up』就是他風光MLB 20餘年的主要原因。但這看起來單調;講起來簡單的投球策略要做到其實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他的打角,也就是控球能力,對Maddux來說非常重要,由於缺乏速度,這讓Maddux必須更講究他的location以避免受到傷害,而控球這種東西,和一般我們打籃球練非慣用手運球其實是不太一樣的,運球只要狂練就可以愈來愈純熟,至少一些基本的運球快攻上藍不會有問題,但是控球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有些人的控球會隨著年紀與經驗而變好,但更多人是有一天忽然就開翹了,另外也有許多人一輩子控球就是這麼爛,甚至還有人的控球是隨年臨增加而變差的。
很不幸,Maddux恰好屬於最後者。我這幾年看到的Maddux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準到讓人吃驚,球吃太多本來板的次數多了起來,讓他受到不少傷害,被全壘打率也一直竄升,儘管智慧仍在,也還是懂得怎麼讓那些急躁的打者趕快出棒趕快下去罰半蹲,但Maddux慢慢的變得不再那麼像以前那個我們熟悉的Maddux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也許選擇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吧。

Farewell,the greatest Greg “Mad Dog” Maddux.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Baldelli and his medical issues




這個期末很忙,沒有時間一直up-date Red Sox在這段期間的補強,分析的事情就等我忙到一個段落再說,這段時間順便等等看捕手的問題會不會塵埃落定。
雖然是沒什麼時間,不過還是忍不住要來介紹一個我很喜歡的球員,今年冬天,他穿上了Red Sox的球衣,他是Rocco Baldelli.

當年會開始注意還叫做的Devil Rays的Rays主要是因為Scott Kazmir;Carl Crawford和Rocco Baldelli(當然現在還要加上David Price和Evan Longoria),而其中讓我期待最深也最喜歡的,就是Rocco Baldelli.
Baldelli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他驚人的運動能力,那也是他還在minor時讓我第一眼就注意到他的原因。後來他在03年第一次登上MLB的舞台,讓我見識到了他除了守備和手臂以外的功夫原來以是這麼驚人。過人的速度、一流的打擊能力和以CF來說實在出眾的power都讓我對他的未來有高度期待。雖然那年Baldelli在ROY的競爭上和Matsui 一起輸給了Ángel Berroa(居然輸給了一個垃圾...),不過已經沒有人會懷疑Baldelli擁有成長為all-star outfielder的潛力,甚至小Joseph DiMaggio的外號也不脛而走(當然這跟Baldelli身穿五號球衣也有關係)。


Baldelli的第二年球季進步其實有限。他展現了更好的power,contact也相當不錯,不過不夠會選保送的弱點也讓我們看到他的侷限,要成為像DiMaggio那種high AVG with monster power的選手大概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Baldelli也絕對有資格成為聯盟中頂尖的中外野手。
前兩個球季Baldelli有了好的開始,正當大家等著看05年的Baldelli會成長到什麼地步時,Baldelli卻因為在休季期間和家人打棒球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裂而錯過了開季。前十字韌帶的英文名稱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韌帶指的是骨頭和骨頭間連接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這樣整個結構我們通常稱作關節(joint),由於關節是藉由韌帶來連接的,韌帶撕裂或斷裂代表的就是關節無法正常做用,而ACL正是連結膝關節的四條主要韌帶之一,傷到這條韌帶依其嚴重程度會對未來的運動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是完全斷裂,基本上就沒機會再當職業棒球/籃球員了(沒記錯的話,ACL全斷是可以不用當兵的)。
好消息是Baldelli的ACL應該沒有全斷,而他也只需要休息到明星賽即可復出,想不到此時他老兄居然被診斷出需手肘有問題,必須要去開Tommy John,最後也因此整季報銷。
好在Tommy John即使對投手來講都是能夠復原良好的手術,甚至我們都聽過開完Tommy John回來之後投手球速變快的消息,對於打者而言影響程度則更低。不過他的膝蓋傷勢會對他原本傲人的運動能力造成什麼影響,卻沒人說得準。
雖然大家對他的傷勢有所疑慮,06年球季卻是Baldelli展現破繭而出跡象的一年。這一年不僅是Baldelli生涯打擊率首度破.300,還敲了16之全壘打(這年他從6月才開始打,而且只有364個AB),SLG高達.533(ㄜ...只有.339的OBP就當做沒看到吧...),而且運動能力並沒有什麼消退,還是擁有非常大的range,第一流的arm和很好的球點判斷。打完這年球季之後,應該沒有人會懷疑Baldelli能夠把他全身上下的天份轉換成實績了吧。
正當我們以為又一個all-star outfielder要誕生時,惡夢的07年來臨。那年Baldelli先是因為春訓時的hamstring而缺席了開季,然後只打了35場比賽,留下難看到不行的成績,就又被丟進了DL直到季末,當時我想大概沒人搞得清楚Baldelli到底是怎麼了,於是在該年的休季期間,Baldelli進行了一堆的檢查。
然後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噩耗–Baldelli可能罹患了一種叫做mitochondrial disorder的疾病。
Mitochondrial是mitochondrion的形容詞,中文翻作是粒線體。粒線體在人體內的功能很多,其中一個最主要功能是將我們由食物中獲取的能量轉換成ATP的形式以供人體使用。ATP是生物體使用能量的形式,是"molecular unit of currency",可以將由食物中擷取出來的能量和其他細胞內需要能量供應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給couple在一起,讓這些反應可以進行下去。而所謂的mitochondrial disorders指的是所有因為粒線體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換句話說,mitochondrial disorders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總稱,而這些疾病都是由於粒線體的功能受損所造成的。
在這一群的疾病裡頭,有一類會產生肌肉強度下降,甚至萎縮的症狀(myopathy),我們把它稱作是mitochondrial myopathy,按照當時報導出來的症狀,Baldelli如果患有mitochondrial disorder(當時說的症狀包含exercise intolerance;fatigue等等都是myopathy的症狀),那應該就屬於此類。
粒線體的異常會造成myopathy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骨骼肌細胞(skeletal muscle cell)是人體消耗ATP最大量的細胞之一,每一次的肌肉收縮,都會伴隨著ATP的消耗,是以骨骼肌細胞內帶有大量的粒線體是很合理的事情,而當粒線體的功能受損,帶有大量粒線體、消耗大量ATP的細胞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抑是很和邏輯的事情。
那是什麼原因會造成mitochondrial myopathy的產生呢?所有的mitochondrial disorders都是由於DNA序列的改變所造成,換句話說,是因為基因序列被改變所造成的。造成基因序列改變的原因除了自發性突變之外,抑有可能是來自遺傳(祖先發生的自發性突變傳給後代)或是基因重組(通常只發生在精子和卵子產生時)。自發性突變在人體發生的機會很低,我們姑且不論,若是來自父母的遺傳或是基因重組,那表示Baldelli是從小就患有mitochondrial myopathy.
於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就產生了:「為什麼Baldelli是到打了幾年大聯盟之後才發病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粒線體奇怪的遺傳特性開始講起。
一般來說,人體內的所有DNA都是存在於一個叫做細胞核的胞器裡頭,那些存在於細胞核裡DNA上的基因遵循的是一般我們所熟知的遺傳法則,也就是每一種基因有兩個copies,其中一個來自於爸爸,另一個來自於媽媽,我們把這兩個不同來源的相似基因稱之為等位基因(allele,說相似是因為他們可以決定同樣性狀,例如髮色,但卻未必完全相同,可以是一個是金色的,另一個是黑色的).當細胞分裂的時候,這兩個allele會被複製,產生兩個和原本完全相同的基因,然後傳到子代細胞去。
然而粒線體很叛逆,他並不遵循這樣的規則。首先,粒線體有他自己的基因,雖然大部分的粒線體功能還是由細胞核內的基因決定,但還是有少部分是受到粒線體自己帶有的基因影響。再者,粒線體的基因全部都是來自於母親,而且可以有超過五個以上的相同copies,而當粒線體分裂時(粒線體會自己分裂,不見得會與細胞分裂同步),這些copies會隨機的分出一部分到子代,其他的則留在本來的粒線體內,然後這些存在分裂後粒線體中變少了的DNA會再把自己的數量複製到和分裂前差不多。
這時候讓我們來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本來存在粒線體中的DNA有一些帶有有問題的基因,會造成粒線體的功能受損」,那會發生什麼情形呢?
為了方便說明,我直接給個數量好了。假設一個粒線體內有5條來自母親的DNA,其中有一條DNA上有一個基因因為某些原因而失去了功能,會導致粒線體的功能下降,但是因為其他四個來自另外四條DNA的alleles都是正常的,可以彌補這一個壞掉的allele所失去的功能,所以此時粒線體不會有問題產生。
接下來讓我們把過程進行的快一點。如果此時這個粒線體開始分裂,恰好那一個壞掉的allele和其他四個正常的alleles分別被分到兩個粒線體內,分到四個的那個粒線體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分到壞的那個allele的粒線體可就慘了,他接下來複製自己的DNA時只能夠以現有的,也就是帶有壞掉基因的這一條去複製自己的DNA,嗯...假設複製成總共也是五條好了,結果就是這五條都帶有壞掉的基因,於是這個粒線體就會有功能上的障礙出現。如果這個粒線體僥倖的活下來了,那接下來他再分裂時,所有源自於這個粒線體的子代粒線體就都是有問題的,於是有問題的粒線體在細胞內不斷累積,也在生物體內不斷累積,當累積的數量超過一個threshold時,mitochondrial disorders的症狀就會顯現了。這也就是為什麼Baldelli中年 (?!) 發病不會讓人感到奇怪的原因。
Mitochondrial disorders其實可以是很嚴重的疾病,而Baldelli的症狀算是輕微的了,不過即使如此,想要當一個正常的運動員是不可能的,而且他的病會隨著有問題的粒線體數量不斷增加及正常的粒線體數量不斷減少(細胞可不懂敬老尊賢,太老的粒線體是會被細胞給幹掉的)而愈來愈嚴重,很多英文的資料上寫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一種progressive disease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病的糟糕處還不止於此,更慘的是他不但跟丁丁的腦殘一樣沒藥醫,而且連緩解症狀都很難做到。是以如果Baldelli得的是這個病,Red Sox簽他絕不是什麼會贏的賭注。
幸好,Baldelli不但天份一流且人長得帥,運氣更是好得沒話說,最後證明出來這只是誤診,Baldelli患的其實是一種叫做channelopathies的疾病,不是mitochondrial disorders.
什麼是channelopathies呢?
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離子通道(ion channels,例如:sodium channel,potassium channel等等,這些channels具有高度的專一性,通常只能讓一種或是少數幾種的ions通過),分別在各種生理功能上扮演重要程度不一的角色。所謂的channelopathies指的就是所有因為ion channels受損所造成的疾病,前面提過ion channels有很多種,光是目前已知的sodium channels就有9個families數十種sub-types,只要任何一種的ion channels功能受損(起因於ion channel自己本身出問題或是調節ion channel的其他蛋白質出問題),我們就稱做是channelopathies.
造成channelopathies可能的原因有

i)遺傳

ii)自體免疫疾病

前者我們可以用Baldelli是中年發病來將之排除,畢竟ion channels都是乖寶寶,不像粒線體愛作怪擁有自己的遺傳模式。那麼可能的原因就是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了。
免疫系統是人體內的防衛系統,我們可以把他當做身體裡的軍隊,會攻擊外來的軍隊(像是別人的細胞、細菌、病毒、寄生蟲之流)或是體內的叛軍(像癌症),但對於無辜的老百姓(體內的正常細胞)則不會兵戎相向。
而自體免疫疾病則是有某些身體裡的士兵忽然瞎了狗眼,再也沒有辦法分辨自己人和敵人,結果誤把馮京做馬涼,開始狂砍自己人。
當被砍的自己人恰好叫做離子通道時,自體免疫引發的channelopathies就產生了。這些士兵忽然開始砍自己人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只知道這些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所以Baldelli其實是女的。Baldelli為什麼會發病我不知道,且他得的到底是哪一種channelopathies,因為找不到資料,所以我也無法判斷,有的channelopathy非常嚴重,有的則還算容易治療。依其症狀來看,比較可能的還是骨骼肌細胞上的離子通道受到影響所造成。
好消息是,很多channelopathies或autoimmune diseases都是有辦法用藥去緩解其症狀的,而目前看起來Baldelli患的剛好是可以用藥去緩解的那一種。
只要Baldelli可以以正常狀態替Red Sox去分掉一些OF/DH的打數,對Red Sox來說絕對是做夢也會笑的事情,如果更進一步可以整季都以正常狀態出賽(基本上是不可能),那Jacoby可能就做夢也會哭了。
Anyway,能看到一個具有過人天份的球員在球場上展現盡情他的過人本領,總是球迷的福氣。
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吧。




p.s.Baldelli在Red Sox也是5號,Red Sox的5號真是多災多難。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Fu-Te Ni signed a minor contract with Detroit

華人在國外經常會以開頭三個字的縮寫來簡稱自己的姓名,例如王格格的英文名字是Chien-Ming Wang,老外就會把他縮寫成CMW,口頭上稱呼他時也常常會CM;CM的叫,至少在我待的學界是如此。
我自己的名字如果用這樣的原則去縮寫,則是CYY,還好差了一個字,倘若變成NYY,那這誤會可就大了。
以上內容與本文無關,只是我忽然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罷了。
回歸正題,剛剛上網一看才發現倪福德與Tigers簽下了一張小聯盟合約,明年將從3A出發。

由於很久沒看CPBL了,我對於近代這些CBPL出生的球星除了少數幾個因為特殊原因而有留意之外,對他們的認識都是來自於國際賽,換言之,樣本數不足,況且也沒有夠好的比較基準點可以拿來推測他們與那些可以站穩MLB的選手之間到底有多少差距,所以很難對他們到MLB之後的表現有一個比較好的預測。
我自己看過的倪福德,表現起伏很大。有一場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打8搶3時對上加拿大那場最後差點暴動的輸球,印象很深是因為我當時人在現場,而且被我帶塞,一看就輸掉。
印象中那場比賽球場的測速槍倪的速球沒有一球測到超過140km/hr,換句話說是不到high-80’s的水準(不過我自己覺得那天現場的測速槍很怪,羅嘉仁上來也都只有測到13xkm/hr),速球的球威普通,變化球的威力還算可以,控球就有點不理想,不論速球和變化球都是一樣。整場球倪可以說都是用變化球在騙,不過倒是把左投優勢發揮得很好。下面是影片:


雖說對於左投的球速要求並不像對右投來得那麼高,不過85mph上下的速球還是太弱了點,以此觀之,倪要成為SP恐怕力有未逮。
另外就是在奧運的時候,我看過倪丟幾場後援。以後援身分上場倪的球速可以達到大約85-90mph的水準,以這樣的速度要當個reliever應該有機會,關鍵點在於他的breaking ball能夠有多好的效果。對他比較不利的是年紀,已經沒什麼機會讓球隊再慢慢等他成長,必須展現出及戰力的價值。以我目前得到的資訊,Tigers之所以願意在倪身上賭上一把,主要是看準他側投的出手方式可以勝任Loogy(Lefty One Out Guy),以倪的出手姿勢配上他在8搶3中對左打展現出的壓制力確實是有機會可以在這個位置上發揮一些效果,爭取上到major的機會,而這或許也可以對Tigers為什麼會給倪一張3A合約做出合理的解讀。
我自己打過幾次所謂的側投投手(都是右投,不過我也是右打),對於這些出手姿勢奇怪的傢伙印象還真是深刻,那種球忽然從眼前跑出來的感覺實在滿不好掌握的。另外我自己亦會用側投的方式投球,也研究過這樣的出手方式,我的心得是,以側投的方式出手,如果懂技巧的話,速球常常會帶有一點cutter的味道,可以增加一點自己對反方向打者塞內角的本錢(Pedro是個好例子),也會增加同邊打者判斷上的困擾。而側投丟的變化球除了最重要的sharpness之外,很多時候能夠讓這顆球跑離同邊打者多遠也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是以滑曲系的變化球對Loogy來說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其中又以橫移幅度大的滑球較佔優勢,可以稍稍彌補sharpness的不足。簡單講,當Loogy把球往外角丟時,對打者而言就是一顆忽然跑出來的球一路往遠離身體的方向移動,剩下就是移多移少的問題而已,而遠離身體的球,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不好打的。
希望以上這些我自己的心得可以讓大家在看倪投球時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不過我要強調,我看過的側投真的不多,自己側投也丟得不好,所以還是有可能會有理解錯誤的地方,請不要盡信,並麻煩路過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幫忙指正。
順便提一下,我有看到CBPL討論要處罰倪福德的消息,嗯...他們當年也說要把小小郭永久禁賽,後來人家丟出成績,還不是又去抱人家大腿,所以我說,這種消息還是看看就好。這就好像玩十三張,自己下重注賭人家第一組牌是兩張K,結果人家選擇出雜牌,騙掉你的一對ace,導致最後沒有辦法通殺,於是就說要處罰對家,不但以後第一道牌都不能出雜,還要讓對家從此以後沒資格玩十三張,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當然也有人希望CBPL可以趁這個機會制定出一些制度,網路上也看到有人在討論。我的看法則和Foxx一樣:「根本沒有的東西,是要討論個屁?」

讓人憤怒的事情就不多說了,最後再附上另一段倪的影片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