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RONG!!!!!!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V-Mart's game-calling ability

最近關於V-Mart配球的問題在網路上討論得沸沸揚揚,格主也忍不住要在這裡跟風一下。
首先,從看比賽的過程中的確可以發現V-Mart和投手搭配的模式和以往我們熟悉的Tek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在速球的使用比例上,V-Mart和投手搭配的時候使用的比例比Tek要高上不少。
這點PTT上已經有人分享過了,也列出了一些數據來支持這個觀察。這樣的改變對於不同的投手有不同的影響,甚至同一個投手對上不同的對手打線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舉個例子,提高使用速球的比例並建立速球威力對Dice-K來說顯然是好事,但如果Wake也用同樣的方式,不斷用內角high fastball去挑戰打者,那畫面會有多難看大概也不難想像,這就是對不同投手有不同影響的情形。
而今年Buchholz在把速球比例整個提昇上來之後,整體的表現好了很多(當然這也跟他今年的速球變得比以前更好有關)。但在5月8號對上Yankees的那場比賽裡,Buchholz很明顯因為速球秀得太過頭而在第二輪之後被Yankees修理得很慘。對上Yankees這種打線想要只靠速球就獲得成功,難度實在太大。這則是同一個投手對上不同打線效果會不同的例子。
所以要光靠V-Mart和投手搭配時速球使用比例的提升來證明V-Mart的game-calling ability或配球有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即使撇開速球使用率的問題不談,V-Mart和投手搭配時在比賽中的一些配球選擇也的確會讓人有second thought的空間,例如我今年就看過好幾次當打者已經很明顯跟上投手速球的速度時,V-Mart和投手還是在球數完全領先的情況下塞速球,然後慘遭痛擊的情形。另外他對於投手什麼時候該拿出自己的off-speed有時候好像也掌握得不太好。更明顯的是他在和Buchholz搭配時,這兩個人三不五時會出現忘記投球的那個傢伙除了速球和change up之外,其實還有兩顆很棒的breaking ball的情形等等。
這些情況的確有可能會造成球隊的傷害,但問題是,這樣的傷害真的有達到統計上的差異,讓V-Mart成為一個比較不好的捕手嗎?
從數據上來看,Red Sox的投手群在V-Mart來到Red Sox之後的表現的確有隨著V-Mart以捕手的角色出賽頻率增高而下降(08→10, ERA/ERA+: 4.01/116 → 4.35/108 → 4.58/97),而這三年來Red Sox的投手陣容基本上可以說是只有補強,沒有變弱。此外,如果拿單一投手和V-Mart與Tek搭配的數據做比較的話也可以明顯看出來多數的投手在和Tek搭配時表現是比較好的。(下面是2010各投手與V-Mart和Tek搭配時的數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表格貼上來會變這麼醜,麻煩大家將就一下,自己左右拉動表格觀看)

Beckett:






Lackey:




Dice-K:



Lester:





Buchholz:




但這樣的數據可能還是不夠讓我們下「V-Mart的game-calling ability遜於Tek」這樣的結論。
這些數據有幾個問題。


首先,年與年之間的數據比較會遇上投手每年狀況不一樣,因而比較基準不同的問題。即使這幾年Red Sox的rotation幾乎是由同一批人所構成,他們背後站的防守者實力也沒差不了太多,但這批人的能力也會隨著年紀增減與狀況調整的情形而有所改變。譬如說,各位真的相信現在這個Beckett和09年的Beckett是同一個Beckett嗎? 而現在這個Buchholz,不論在stuff、game plan和成熟度上與去年、前年相比,也是完全不一樣的Buchholz吧? 況且一個投手的狀態變好/變差,很多時候和他自己在春訓、賽季期間的調整、教練團的訓練方式等也有很大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我們怎麼能夠完全相信這些數據可以代表V-Mart的配球有問題呢?
此外, 我們擁有的樣本數實在太小了。就像任何單一投手對上單一打者的數據一樣,單一投手與單一捕手的搭配,本身累積的樣本數就不會太大,除非這兩個人一搭配就是五年以上,否則很難說我們看到的差異不是樣本數小造成的誤差。而要兩個捕手和同一個投手搭配的時間長到擁有足夠的樣本數,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二號捕手出賽頻率遠低於一號捕手,且二號捕手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常常轉隊)。即便我們把09和10年,每個投手與V-Mart和Tek搭配的數據加起來比較,樣本數也還是非常不夠。
最後,我們還要思考當我們提到「配球」這件事的時候,捕手究竟可以有多少主導權。
我的意思是,不論捕手球怎麼配,那顆帶有紅色縫線的小白球還是握在投手的手裡。在投手丟得順的時候且與捕手默契良好、對捕手信任度高的情況下,的確捕手有可能掌握比較多的配球主導權。但當投手就是對他的某顆球沒信心時,或著他在某個時候就是堅持只想丟特定的球種時,捕手其實也很難影響投手的決定。是以,就某方面來說,V-Mart在Dice-K批評他的配球之後說的那段話並沒有錯:
“He’s the one,” Martinez said. “I’m just back there trying to help him go through the game. At the end he’s the one who has the ball in his hand. I’m just behind the plate trying to help him. At the end, he’s the one who has the last word. He’s the one who has the ball in his hand. I just putdown suggestions and he can say yes or no.”
因此,在我們討論V-Mart配球問題的同時,也實在很難區別到底有多少比例真的是V-Mart在強勢主導,又有多比例是投手在發號司令。如果讓我來說,我會覺得總的來講,配球其實是捕手與投手溝通之後的共同產物,兩個人都必須負上責任。
不過現實情況確實比較容易導向對捕手不利的一方。一個投手在投手丘上威風八面時很少會感謝捕手,球迷也只會把目光聚集在投手的神勇表現上。但是當投手自己狀況不好的時候(即使捕手真的很難有什麼做為,頂多只能試著讓投手回到正軌),投手只要一句:「我不喜歡跟我搭配的捕手今天的配球方式」就很容易迅速轉移焦點。
總而言之,儘管我們能夠在比賽中看到一些V-Mart和投手搭配時配球奇怪的地方,但這些東西實在很難量化成對球隊戰力的影響。目前我們根本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工具去量化這種東西,又或許game-calling ability這東西根本不存在,或著雖然存在,也可以量化,但game-calling ability對比賽的影響卻是below the threshold of detection,導致我們很難用這種東西對捕手做出比較。話又講回來,如果game-calling ability對比賽的影響真的微乎其微,那我們用他來評斷一個捕手的意義也實在不大。也就是說,以我們目前的工具與能力,要指控Red Sox的投手群表現不佳是由V-Mart的game-calling ability太差所造成的,恐怕仍是力有未逮。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Josh Hamilton

先前在Tin的plurk上看到關於Josh Hamilton的討論,忽然想起以前自己打過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內容沒有什麼太多的數字研究,大概就是整理了一些報導之後寫成的一篇關於Hamilton的小傳,再加上格主自己的一些想法。


剛好最近格主接到一些反應,好像這個小格的文章格式有些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用pages寫文章再貼到blogspot上的關係,有些段落似乎沒有換行,但這個問題格主在自己的mac上看不到,所以想說就來貼一下這篇很久以前寫的文章,調整一下格式,看看效果。另外我也有把字體稍稍放大,希望可以讓大家看格主長篇大論時眼睛不會那麼疲憊。


路過的朋友如果願意麻煩幫忙注意一下格式(內容看不看倒是無所謂,格主自己也覺得挺空虛,沒什麼好看的),然後留個言告知格主一下,看看是不是還有字體太小或沒有換行之類的問題。

-------------------------------------------------------------------------------
時常我們會聽到人們說某個球員擁有擋不住的天分,不管經歷了多少苦難沈淪,終究還是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這種故事的主角,通常都是歷經劫難之後重新站起,獲得極大的成功。然後人們就會說,這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

其實,這世上根本沒有這種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至少我從來不曾見過。不過很有天分的球員因為墮落而變得平凡,或者本來平凡的球員因為比別人更努力而變得耀眼這樣的故事我倒是看得很多。

在這裡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一個天才中的天才如何墮落,如何糟蹋自己的天分,卻又再最後重新拾回球棒,用努力把自己的光環磨亮,把自己的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故事,聽起來像是上頭提到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的典範,但這,真的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今天剛剛在All-star weekend home run derby的first round中以28支全壘打打破了全壘打大賽單輪的最多全壘打紀錄,同時也是今年球季截至目前為止的打點王,21支全壘打亦在美聯並列第三。







他是Josh Hamilton,一個論天分絕對可以和A-Rod相提並論的不世出奇才,1999年高中畢業就被魔鬼魚(現在的光芒隊)挑中,成為該年的狀元,卻在沉淪許久之後才於2007年正式站上大聯盟舞台,隔年(也就是今年)真正打出他天才中的天才的身價。

1999年的選秀,是繼93年的A-Rod之後又一次有高中畢業生成為選秀狀元。當年屈居榜眼投手的也是一位高中生,出現了首輪一二順位都由高中生包辦的罕見情況。那個屈居於Josh Hamilton之後的高中生是名字也叫做Josh的Josh Beckett,近年來stuff最好的右投手之一,現今波士頓紅襪隊的王牌投手。

雖然有Beckett這個也相當吸引人的選項,當年的魔鬼魚對於手中的狀元籤應該選誰卻沒有絲毫的猶豫,因為球探在看過Josh Beckett和Josh Hamilton的比賽之後做出了下面這個結論:

「Josh Beckett或許是一個每年選秀會都會出現的好球員,Josh Hamilton卻是一個每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超級大物。」

現在看起來當時的球探是稍稍低估了Beckett的實力(註:嗯...當時的現在是2008年,如果依照是現在這個現在來論的話,球探報告其實頗中肯的),但對Josh Hamilton的評語卻一點也沒有超過。

如果你們對於Josh Hamilton的天分還有任何疑慮,我可以讓你們再看看當年對他多不勝數好評,例如有球探說:「Josh Hamilton擁有Ken Griffey Jr.的力量,Craig Biggio的強度以及Tony Gwynn的直覺。」,而他的高中教練則說:「無論是在高中還是大學,他比任何人都還優秀。」,映證著這句話的是當時他.529的打擊率和25場比賽中13發的全壘打。

就算不說打擊,左投左打的Hamilton站在投手丘上也依然光芒四射,總是用他最快96mph的速球修理打者。在Ken Griffey Jr.為傷所困而離打破始上最多全壘打的紀錄愈來愈遠時,最被期待能夠再次衝擊這個障礙的球員有三個-理所當然的天才A-Rod、怪物來著的Albert Pujols以及根本還沒有進入大聯盟的Josh Hamilton,由此可知大家對他的天分有多麼推崇。


帶著魔鬼魚球團把他當成救世主般的滿滿期待,Josh Hamilton本人也豪情萬丈的發下「三年內上大連盟,打十五年後退休進名人堂」的豪語。有趣的是印象中當時完全沒有聽到大家對這個小子如此狂妄的批評,畢竟以他的資質,這本來就是大家期待他能夠做到的事。

Josh Hamilton 1999年在新人聯盟展開他的球季,一鳴驚人。在58場比賽裡Hamilton繳出嚇死人的.347/.378/ .593,10支全壘打,48分打點的成績,完全證明自己超越了這個等級。同年稍晚,Josh Hamilton被球隊升到短期1 A,一個他成績並不理想的地方,但他卻幫助球隊獲得了聯盟冠軍。

隔年,這位19歲的年輕人在A打了一整季,在391個打數裡繳出.302/.348/.476,13轟61分打點的成績單,這兩年他的K/BB都在3:1左右,如果你有興趣知道的話,這一年Josh Hamilton還跑出了14次的盜壘。

2001年球季是Josh Hamilton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這年的季前他出了一場大車禍,讓他錯失了大半球季,整年只出賽了27場比賽(但他也只用這27場比賽的時間就殺到了2A,What a genius!!!)。幸運的是,這場車禍並沒有把Josh Hamilton的棒球天賦給撞掉,也就是說,這場車禍本身並沒有對Josh Hamilton的生涯造成什麼影響。然而在這場車禍之後,他的父母因為我所不知道的原因(他們似乎沒有在車禍中受傷)決定搬回北卡羅來納州的家裡居住,這是Hamilton第一次一個人在外頭闖蕩,也是他首次沈淪的開始。這才是這場車禍對他造成的真正影響。

2002年,Josh Hamilton因為背傷與肩傷只打了56場,在這段被降回high A的歲月裡繳出.303/.359/.507,9HR,44RBI的好成績。不過在這年,沒有父母跟在身旁的Josh第一次被聯盟以違反禁藥規定給進賽了25場,據傳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吸毒。

往後的日子裡,大麻、古柯鹼、酗酒等問題持續的困擾著他。吸毒酗酒勒戒形成了他生活的回圈。2003年,Josh Hamilton因為沒有準時向球隊報到(他失蹤了6星期),當時魔鬼魚的總教練被Piniella給趕出球隊。

離開球隊之後的Josh Hamilton並沒有因此振作,反而墮落的更加嚴重。他的身上多了一拖拉庫的刺青,勒戒所則變成了他的新家。這段其間裡Josh Hamilton一共進了勒戒所八次,體重少了60磅,還被聯盟無限期禁賽。甚至他在的老婆生下他女兒的時候,Josh Hamilton依然在外頭嗑藥。

很快的,Josh Hamilton因為吸毒而花光了他的簽約金,而且得到了嚴重的焦慮症。

2005年,沒有了棒球的Hamilton不再是個天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可憐毒蟲,他走投無路,只好回去投靠他的外婆。

就好像每個類似故事中的劇情那樣,Hamilton的外婆也好好的苦勸了他一翻,希望他能記取教訓,從此改過自新,重拾球棒,回到球場讓他的天賦發光發熱。和那些故事不同的地方在於,外婆的教誨與關愛當時並沒有改變Josh Hamilton,他依然抵擋不住誘惑,躲在外婆家繼續吸毒。

2005年10月6號,這是Josh Hamilton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這次,轉往了好的方向。

根據我手邊的資料,當天晚上吸毒過後的Hamilton由惡夢中驚醒,夢裡他見到自己的老婆、小孩、父母、外婆還有他最愛的棒球都因為毒品離他而去。Josh Hamilton一身冷汗的驚醒過來,忽然就這麼醒悟,自己的人生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這是Josh Hamilton真正開始嘗試讓自己的人生回到軌道上的日子。他開始戒毒,同時也很努力的健身。荒廢了接近五年的時間,想要重新找回以前那個健壯又迷人的Josh Hamilton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這次Hamilton確實下了決心,靠著自己的意志力咬牙苦撐下去,一步一腳印的朝重返大聯盟的目標邁進。

那時的Hamilton不但定期參加戒毒聚會,也積極的挽回自己和妻女、父母的關係。所謂天助自助者,你說是老天憐惜他的天縱之資也好,是他命中注定要回到棒球場上也行,Hamilton在這時候遇到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位貴人-他是前MLB的球員、也是前小聯盟教練Roy Silver。

Silver在報紙上讀到關於Josh Hamilton的報導,決定給這個天賦異稟的年輕人一個機會。

Silver告訴Josh Hamilton,如果Hamilton願意幫他整理球場,做些倒垃圾、除草、洗廁所的工作,那麼Silver願意把球場借給他練習。

這回Josh Hamilton真的是拼了。在打掃的空閒時間裡,他都在做揮棒、舉重、跑步這些自我訓練,同時他繼續參加勒戒,也定期接受藥檢,更常常到教堂服務。這段時間裡Josh Hamilton原本所擁有的、老天給他的天分發揮了做用。和別的凡夫俗子不同,荒廢了許多年訓練的Josh Hamilton很快回覆到他應有的狀態,就好像他自己所說的:「我的球感會自然而然地回來,這是我之前就可以做到的。」這回他的球感也沒有讓他失望。

06年6月,大聯盟同意了Josh Hamilton參加春訓的要求。雖然Josh Hamilton依然必須定期接受大連盟的藥檢,但此時這對他而言已經不是問題。之後因為他的表現良好,大聯盟官方應魔鬼魚球團的要求正式解除了他的禁賽,Josh Hamilton也順利回到他7年前打過的魔鬼魚low A球隊打球。

回到球場的Josh Hamilton就好像回到水裡的游魚、翱翔天際的雄鷹。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些步履蹣跚,在low A的15場比賽只打出了.260/.327/.360的成績,讓魔鬼魚球團認為這個天才已經殞落,於是沒有將他放入40人名單當中。而Josh Hamilton也因此在rule 5 draft中被小熊給選走,之後以10萬美金交易給紅人隊,在此,Josh Hamilton很幸運的又碰到了貴人。

紅人隊的Video Coordinator Johnny Narron是Hamilton的高中教練,Narron的哥哥Jerry Narron則是紅人隊的教練,他們又給了Josh Hamilton一次機會。淺水灘終究無法長時間困住一時失足的神龍,Josh Hamilton的天分開始逐漸展露出來。

渡過了蹣跚的起步,Josh Hamilton超人一等的天分才情很快讓他有了不可思議的表現。在很多人懷疑他的天賦是否已經在過往的放蕩日子裡被消磨殆盡的時候,Josh Hamilton用手中的棒子、在紅人AAA球隊11場比賽中以.350/.422/.675,4發全壘打與8分打點,以及隔年春訓破四成(.476)的打擊率告訴大家,他依舊是那個天份傲視聯盟的超級天才。

因為他優異的春訓成績,Josh Hamilton在當年進入了紅人隊的25人名單之內,當然,一開始他只是替補的第四號外野手。

在2007/07/04,Josh Hamilton在八局下半被教練賦予代打任務,終於,在遲到了這麼久之後,Hamilton生涯第一次站上大聯盟的打擊區。該次打擊雖然是無功而返,但在九天後,Josh Hamilton敲出了大聯盟生涯的第一支安打,也是首支全壘打,那是一發告訴世人「我回來了!」的兩分炮。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千里。這次Josh Hamilton不但要飛得高,還要飛得久。他自己說:「我的生命,不是曇花一現的奇蹟。」這次Josh Hamilton真的說到做到,他在那年90場比賽298個打數裡打出了.292/.368/.554,外加19支全壘打、47分打點的優異成績,充分顯露出自己超人一等的打擊實力(別忘了他當時只是四號外野手,以上場代打居多)。儘管如此,外野爆炸的紅人實在沒有讓他發揮的空間了,於是該年季末紅人將Josh Hamilton拿去與游騎兵交換他們的top prospects Edison Volquez和Danny Ray Herrera兩位投手以增加自己的投手深度。

現在看起來這是筆雙贏的交易。紅人得到了今年開竅神勇無比的Edison Volquez,儘管這位窮人版的Pedro大概只有真正Pedro的6成功力,不過已經足以讓紅人享受到擁有大投手的美妙。另一邊的游騎兵失去這個投手大物卻一點也不需要後悔,因為他們得到了一個已經完全甦醒的完美打擊天才。截至目前為止(08/7/22),Josh Hamilton的打擊三圍是.308/.364/.547,98分的打點目前傲視MLB,22支全壘打在美聯排名第三,全聯盟並列第11。這位始上最強高中左打雖然遲了6年,但由現在開始只要無傷無病,也許還有實現他當年「打個15年大聯盟然後退休進入名人堂」的承諾!

這就是Josh Hamilton的故事,如果個位有興趣想知道的話,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這個球員,他的故事我每次一講就很不開心。

1999年,當Josh Hamilton剛被選為狀元,我大概是最看好他的人之一。我認為講打擊他的天分是incomparable,而且還是最有機會保持始上最多全壘打紀錄的人-沒錯,我認為他和A-Rod、Albert Pujols都有機會破紀錄,而Josh Hamilton會是最終的贏家。

當然我最後是失望了。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一次次期待著他再站起來時他帶給我的失望有多深。他是我第一個喜歡上的非紅襪、非新英格蘭地區打者,也許也會是最後一個。多少次和別人筆戰,只為了告訴別人Josh Hamilton雖然墮落了,但他真的非常非常厲害。那時我總說:「你們現在不相信沒關係,等到有天他再站起來你們就會知道我說的沒錯。」

我就這麼等了六年,太久了,等到我都已經不再失望了。

現在的我,看到Josh Hamilton重新站起已經沒有激情、沒有惋惜。本來有的一點憤怒(憤怒他糟蹋了自己的天分)現在也已經消散。他在我心中所造成的影響只剩下一點點好奇,好奇他能否真的實現他的承諾,還有一點點的看輕,看輕他糟蹋了自己的天分以及本來他可以達成的豐功偉業。

這篇落落長的文章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可以從一些小地方看出我為什麼說這從來不是一個值得學習勵志的故事,如果還不清楚也沒關係,我現在就明白的告訴你。

仔細回想Josh Hamilton的生涯吧。他自甘墮落,浪費他的才能,甚至差點萬劫不負。他能重新站起,說實在是帶著很多的運氣,我喜歡說這是一關卡一關的過程,任何一關沒有到位,就沒有今天重新發亮的Josh Hamilton。Josh Hamilton有天忽然就醒悟了,下定決心不再吸毒了,而且還成功做到了。然後他遇上了願意幫助他的Silver,讓他能夠重新找回球感。很幸運地,魔鬼魚球團願意再給他一個機會,紅人球團也是。另外,他在重返大聯盟這一條路狀態都保持的很好,沒碰到太多低潮。
這些事情只要有一樣沒有剛好兜上,就沒有今天的Josh Hamilton。更別忘了,他可是一個天才。如果不是有像他一樣的天賦,根本不可能在荒廢了六年之後用一年的時間就趕回來。只要他的天賦稍微差一點,就算想要重新拾回球棒都會有時不我與的無奈。

對於Josh Hamilton的故事我會有這麼深刻的感觸是因為,在某一方面他的故事和我自己的很像。我的生命中有一段日子也是一關卡一關,卡得非常緊,只要一步走岔了或著是運氣不站在我這邊,我想今天一切都會不同,也許,我會一無所有。同時我也不是一個像Josh Hamilton一樣的天才,所以我重新爬上來的路要顛簸多了,現在都還一直受到以前放蕩日子的遺害。

一個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應該要能讓人有「原來照他這樣做也是可以成功」的效果,然後激起人們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壯志。但如果你照著Josh Hamilton走過的故事路線去做,萬劫不復是最有可能的結局。所以這個故事從來不是可以學習、用來勵志的那一種。

如果說Josh Hamilton的故事真的有帶給我什麼啟發,那麼第一個是警惕。像他這樣的天才真的太少了,要和他一樣在放蕩後之後能夠再成功站起來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要知道,連他這樣的天才都差點就賠掉一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沒有本錢隨意揮霍。這世界上根本沒有擋不住的天分,強如Hamilton也曾經讓他的天份蒙塵,但卻存在所向無敵的努力,這才是讓Hamilton能重新擦亮他天份的關鍵。
這個故事帶給我的第二個啟發是,人生最美好的讚禮就是我們永遠都有現在。不管過去如何,只要從現在開始改變,實際去做,也許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就算結果沒辦法像Josh Hamilton那樣成功,至少嘗試過、努力過、盡力挽回過,這樣就對得起自己了。不管多晚,只要有一天想努力了,人就擁有現在可以去努力,努力了才有機會很好運的遇上一關卡一關的狀況,得到最好的結果。這樣的機會也許不高,但機會至少是存在的。如果沒有努力去嘗試,就連一丁點的機會也沒有了。
這就是Josh Hamilton的故事,也許也是很多人的人生故事,是帶給一些人警惕的故事、是讓人有些感傷的故事、是令我感謝擁有當下可努力去改變的故事,但他絕對不是,也從來不是值得學習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