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RONG!!!!!!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The unambiguous message sent by MLB official.

Workman suspended for 6 games, Price for none.

Yeah, we got the message. Explicitly.

You welcome vigilante justice? Fine, let's go for it.


Can't wait to match against that bitchy lefty again.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B the Best

這無疑是個成功的球季。

成功的背後,當然有好多好多的運氣。運氣是無法掌控的,但在可以掌控的部分,Red Sox的確做得很好,也好好的幫我們上了幾堂課。

首先,這支Red Sox告訴了我們深度的重要性。

隨著環境的改變,現在已經越來越難靠著簽來一個又一個年輕又健康的超級球星,創造長久的球隊競爭力。而伴隨著這樣的改變,造成的是球隊越來越需要精密分工,功能型球員越來越重要。球隊要有一組好的line up,但遇上左投時,platoon用的棒子也不能缺少。先發球員會受傷,會需要休息,能夠在這種時候頂上來撐住一陣子的替補球員也很重要。

這些能打的球員只要懂得用,給他們機會,掌握他們的狀況,往往都能帶給球隊相當的競爭力。他們沒辦法像David Ortiz這樣整年都把自己的成績維持在MVP candidate附近的水準,這也就是為什麼Papi是clubhouse leader,是WS MVP,而他們不是的原因。但是只要能夠掌握得好他們的能力取向,他們總是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撐住比賽,甚至運氣夠好的話,一個低潮另一個就頂上來,一個受傷另一個就打出來,那整支球隊的戰力就可以維繫不墜。

今年的Red Sox為例,Nava一開始打得根本就像個MVP,Pedroia也打得威猛無比,剛好補起了Stephen Drew和M'brooks的大低潮,中段隨著Papi回歸後的火燙手感和Ellsbury的加溫,也彌補了Napoli和Nava分別在六月和七月出現的大低潮。季末時Drew開始恢復手感,M'brooks回去minor走了一趟後也突然找到感覺,加上Victorino八月的暴走,讓Papi整月.269/ .352/ .430的低潮沒有傷害球隊太多。此外,Jonny Gomes和Mike Carp兩人pinch hit時破1的OPS,甚至Bogaerts臨時頂上來都能有所貢獻,讓Red Sox整個2013年每個月份都能打出至少.500的勝率,這是他們最終能在美東封王的一大關鍵。

而在投手方面,Jon Lester和John Lackey分別以3.59和3.86的FIP替Red Sox頂起了rotation一二號投手需要的優質局數。如果改用對HR%做過校正的xFIP,Lester的成績則稍遜於Lackey,但是他硬是吃掉了超過200局,在整體貢獻上我還是會給他多一些credit,而且FIP-(87 vs. 94)也顯示他依舊是一個比較好的投手。

這樣的成績做為一個一號投手算是落在後段(有超過20個人在他前面),但一方面他是全聯盟第13會吃局的投手,這大概幫他加了一點WAR(4.3,聯盟第16),另一方面Lackey的成績在二號投手裡算是相當好,也夠會吃局,讓Red Sox有了非常有競爭力的前段輪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elix Doubront用4以下的FIP(FIP- 92)吃了超過180局,Ryan Dempster也硬吞掉了171.1局,整個先發陣容就吃掉了1057局,也就是吃掉了接近73%的局數,把Buchholz只丟了108.1局的傷害降到最低,也相當程度緩解了牛棚的壓力,我認為這也是Red Sox牛棚能夠在傷了兩員大將之後還繼續維持水準之上演出,並在季後賽穩穩守住勝果的重要原因。

而到了季後賽, 這支聯盟最會上壘,wOBA最高的球隊,雖然在進攻上常常受制於對方的先發投手,但也總是可以把對方的starters給早早耗下去,欺負他們比較有辦法對付的bullpen。這也是Nava, Napoli和Gomes這些人一般進攻數據以外的價值。而長打在關鍵比賽的破壞力,也於這趟奪冠之路中顯露無疑。

最後,Papi宛如季後賽戰神的表現,和久違的Lesterrifc重出江湖,還有High-Five摳雞既聰明又精準的救援表現,再加上運氣的臨門一腳,就幫這支Red Sox創造了10年3冠的超級傳奇。

2004的時候,Red Sox在ALDS靠Pedro和Curt雙王牌以及左右門神碾過Halos,然後在血襪、DLowe中二日和Johnny Damon 第七場的單場雙響炮加持下,用0-3後的大逆轉創造歷史。07年,Manny的再見轟和雙門神clinching game的back-to-back homers幫Red Sox過了ALDS,Beckett不可思議的表現和J.D.神來一筆的GS,則讓他們在1-3的情況下逆轉了Tribes。這兩座冠軍,Red Sox都是在ALCS遇到最大的危機,然後在WS中以秋風掃落葉之勢bully了NL的球隊。

那兩年劣勢逆轉的驚心動魄還記憶猶新,而今年,雖然少了不可思議的逆轉,但奪冠的驚奇程度和難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和04及07比起來,如同Papi得到WS MVP後於press conference所說的,這支Red Sox少了很多天份。但他們的努力和專注,以及對勝利的渴望,幫助Red Sox在今年完成了這個from worst to best的奇蹟,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team chemistry的重要性,完成了「一個team勝過一群stars」的奇蹟。

在這一個terror attack都打不倒城市,有著一支跌到谷底也會立刻再站起來的球隊。這支球隊在這個城市落難的時候和城市站在一起,在最需要的時候用一座冠軍替這個城市加油打氣,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能振奮人心?

B Strong, B the Best!

P.S. The beard guard for MVP!!!!!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Wang's astonishing second outing


由於昨天Lester早早被打爆,就轉台去看了一下王建民的表現,這大概是近期看過數一數二不典型的王建民比賽了,有幾個點頗值得拿出來討論一下。


即使是和其他sinkerballers相比,Wang在sinker的使用率上依舊算是相當高的,加上他的command一直都不甚理想,因此,他的sinker威力如何,一直都是決定他球場上表現的關鍵因素。Sinker威力有了,只要control有,command不要太離譜,即使是往錯誤的方向犯錯(例如要開右打者外角後門,結果吃太多本壘板跑到紅中),都還是有機會可以靠sinker威壓強渡關山。但只要sinker的威力一掉,他command不夠好的問題就會很明顯,以往靠往內或往低大概方向丟過去就可以吃掉右打者的情況將不復存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左打的部分,Wang在他整個生涯都是一個對付不了左打的投手)。

(modified from baseball prospectus)

上圖是Wang由07-12年(10年從缺)逐年的sinker九宮格分布圖與FIP變化,由圖中可以看見Wang的sinker大致來說都還是維持前面所說的打內與打低策略,但是FIP卻是自08年以後一路竄升。而07年是Wang最後一年能把自己的sinker平均速度維持在92mph以上的一年(92.7mph ➝ 91.8mph ➝ 91.8mph ➝ 90.6mph ➝ 91.0mph),由此我們就可以大略看出他的sinker在失去速度、威力下降之後,不再能光靠打「大略範圍」吃飯的問題。

而這樣的情況在今年速球球速又創新低(90.5mph)的情況下,當然會讓人對Wang的大聯盟之路不太樂觀。

不過今天,王倒是讓我們見到了一個威力不足的投手能夠在大聯盟生存的關鍵因素-command。讓我們先看下面這兩張圖:


(Fangraphs)

上面那張圖是Wang第一場先發對上White Sox的速球分佈,下面則是這場對上Rangers的速球位置分佈。在看這種圖時要先記住一件事,就是由於中心點會是各個位置失投球的匯聚點(舉例,丟高會有過高和丟到中間兩種誤差方向,丟低也一樣會有過低和丟到中間兩種失誤方向,所以九宮格的中間那格會是其他八個方向失投的匯聚點),因此看到有不少球跑到中間去不用太訝異。如果我們專注在整體的分佈,應該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右邊兩張圖對右打的部分,王建民在這場球中球的分佈比前一場更往好球帶的兩側靠攏,常常都能壓在線上或是至少落在非常接近線的位置。而對左打更不用說了,這場的外角分佈幾乎是典型靠控球吃飯的投手的分佈。

(Fangraphs)

上面是Roy Halladay今年去開刀以前對左打排除cutter以外的速球分佈,大家可以比對一下就知道Wang對Rnagers這場的控球大約在什麼程度。

若要更仔細的例子,我這裡借用朋友截下來,Wang今天第一局投球的gameday截圖來當例子,讓各位更清楚的知道Wang今天一開始的打角能力有多驚人:

由圖中你應該可以很輕易的發現王第一局的球都在本壘板的兩側遊走,打角能力太好,導致Rangers打者完全無所適從。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兩局,基本上這兩局Rangers的打者都只有被Wang很快拿走好球數,然後牽著鼻子走的份。

而到了第三局,王建民的控球忽然跑掉,先保送了首位打者,然後對上站在左打擊區的Jurickson Profar。

(MLB official website Gameday Classic)

這個打席王無法壓制左打的問題相當明顯,即使及時找回控球,sinker也都非常漂亮的壓在外角,中間還用了一顆off-speed干擾(第五球,gameday判定是slider,我一開始以為是沒掉的splitter,但王似乎說他今天有丟change up,所以這顆應該是他一如往常不太掉的change up),但還是無法完全壓制Profar,不敢丟到內角開後門的結果,就是讓打者的注意力可以完全往外角集中,但Wang卻無技可施,第六個sinker稍微吃了多一點本壘板,差一點就被Profar把球送出場外。

看完這打席我本來想說Wang大概不妙了,即使第一輪打角打得這麼準,打者對sinker的抵抗力還是很快就出來了,第二輪的第一棒就讓他差點吃鱉,後面大概不會太好過。還好接下來完全沒狀態的Elvis Andrus打了一個有點失手的sinker卻沒掌握好,變成DP化解危機。

而第四局王建民和捕手大概也發現了Rangers打者開始對sinker有比較好的抵抗力了,一開始對上Kinsler反過來off-speed先走,然後再成功用sinker抓到他。

而接下來三棒則完全印證了Wang的sinker開始壓不住的說法:



(MLB official website Gameday Classic)


圖中所有in play的球(藍色點)都是sinker。由這三個圖你可以清楚的看到王前兩支被打得結實的安打都沒有特別失投,也都是放得非常低的sinker,但威力不夠還是一樣難以壓制Beltre和A.J.P這樣的打者,Nelson Cruz那個把sinker咬得超紮實的line drive更是完全靠強運過關,球直接被Encarnacion沒收,不然比賽很可能會是另一番局面。

接下來,王在解決掉Murphy的打席中完全展現了前面貼的那個對左打的速球分布圖顯示出來的打角能力:

(MLB official website Gameday Classic)


這個打席裡只有第四球是splitter其他都是sinker。由上圖中可以看得出來,Wang對付左打還是沒招,一樣是只能靠sinker打外角,偶爾配一些off-speed來試試能不能拉開打者的注意力,但控制不太住的情況下也不太敢用太多,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期待Wang能發揮優異的打角能力,讓左打者追打外側的球然後出局。

而由第四局這一系列的打席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以Wang現在的sinker威力,光是把球壓低是沒有用的,一旦打者開始適應,進入第二輪,甚至第三輪,光是低的球還是沒辦法好好壓住打者的揮擊,打出去的球都很強勁。所以Wang得做的,除了適時把球放低之外,展現準確打角、在本壘板兩側(特別是外角)把球移來移去,一下削進去好球帶,一下又跑出來的優異command能力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幾局的比賽裡,Wang在他的投球中混入了相當比例的splitter,這顆球今天的控制力還ok,配合前面sinker太好的打角能力,造成打者在揮擊上會比較積極,好球帶放比較大,也因此成功騙到了一些揮空(今天的SwStr%是9.1%,遠高於生涯平均不說,這大概是Gio-Gon和Lester的生涯水準),並拉開打者對sinker的注意力。加上Rangers line up裡有幾個人(e.g. Elvis Andrus和Chris McGuiness)完全沒狀態,所以儘管Wang後面幾局一直處於稍微失手,球吃本壘板多一點就被揍,splitter show過頭也被扁的狀況,還是可以成功的吃完7局。

這大概算是目前王建民能夠展現出來最好的投球內容與結果了。如果他能維持這樣的狀態,那他大概還是有能力在大聯盟當一匹還不錯的後段輪值工作馬,Jays會需要他能提供的局數。

但是Wang現在等於是一個走在鋼索上的選手,必須把自己的平衡感保持在最好狀態才有辦法停留在鋼索上,只要稍稍失去一點平衡,就不會只是走得跌跌撞撞,而是會直接摔下山谷。

讓人比較不敢樂觀的是Wang從來都不是一個command好的選手,要他不斷重複這樣的打角能力恐怕並不容易。不過至少Wang在得到機會的時候,暫時成功的掌握住了他,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他到底能走多遠吧。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Clay for real?

今年Red Sox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收獲大概就是Clay Buchholz所向披靡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Buchholz有很好的arsenal能夠支撐他成為above average的投手,但我們也知道他的stuff會讓他離真正的elite level有一點距離。而他的成績能往elite level靠得多近的關鍵,就在於他到底能夠把自己arsenal中的武器拿多少出來,以及如何去搭配。

剛上大聯盟時由於Buchholz一直無法將他arsenal中的武器全部都用上來,且他過於弱勢的速球也一直讓他在develop他的pitching strategy時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為了保護他的速球,Buchholz要不是在比賽中採取off speed先走的反過來投法,不然就是在搶好球數的過程中必須大量滲進他最好的武器change up去保護他的速球,導致這顆change up難以成為真正的out pitch,讓他空有plus plus的change up,生涯的K%卻一直都停留在略低於league average的水準。

之後在大約10、11年的時候,Buchholz在他的arsenal中加入了cutter,這顆可以用來搶好球數、用來掩護他的4/2-seamer又可以拿來抓揮空的cutter,很快就變成他最倚賴的武器。從數據上看,不管你是用wCT或wCT/c當作參考,都可以看到支持這個論述的結果(在這裡我會把10年的w/SL也加進去看,因為這顆球雖然在當時是被PitchF/x判定為cutter,但就效果上和現在這顆cutter沒有太大的差別)。

至於Buchholz今年的成功,如果你仔細分析的他數字,會發現他的K%有所上升,但BB%幾乎沒有改變,此外,他的各種變化球的威力(由K%和SwStr%判斷)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可以初步排除他成績的進步是來自off speed的表現變好或著overall control變好這兩個原因。

而從轉播畫面上去看打者的反應,我會把Buchholz今年的成功歸因於他速球威力的提升。而這個威力的提升,主要來自於他對於速球movement的掌握變得更好了,所以可以成功的command他的速球,並利用速球的movement去吃掉打者。

而如果我們用PitchF/x去分析,就會發現Clay今年的fastball雖然z-movement是自08年以來最會跑的 (Z-Mov 10.1),但在X-Mov上比起往年並不算特別出色 (Career -5.9, 今年-4.4,甚至還比較不會跑,但較高的Z-Mov和較低的X-Mov也有可能代表Buchholz今年比較少丟2-seamer,比較常丟4-seamer) ,因此我們可以先排除他的速球威力增強是來自速球尾勁變好的可能性。

同時,如果你從比賽中去看,應該不難發現Buchholz今年利用速球尾勁去削好球帶邊緣的能力變強了許多,特別是類似以往Pedro Martinez那種got hitters looking的back door fastball,今年到目前為止Buchholz玩得算是相當出神入化,因此我才會認為他速球威力的提升,主要是導因於他對速球的command能力變好。

而Buchholz速球的好狀態也很明顯地反映在他其他的數字上。他目前的wFB/c是生涯最佳的1.67,且他今年速球的AVG和SLG,前者是生涯最低,後者則是自10年以來的最佳水準。

另一個很明顯的數字則是他的K%。Buchholz生涯change up和curve的K%都超過30%,今年則有小幅上升。但另一方面他今年的fastball K%則是大幅提升到26%,比起生涯不到10%的成績進步了超過1.5倍。同前所述,從比賽中我們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到Clay這些來自速球的三振,有非常高的比例都是來自用速球去削左打內/右打外的好球帶,讓打者看著球進壘的三振,這樣的表現顯然也有反映在數字上。而在early count時不怕打,能夠用來建立威力的速球,也可以在後頭球數領先甚至full count時幫助Buchholz保持住他change up或curve的欺敵力,讓他能夠抓到打者swing and miss,這部分應該也對他的三振能力幫助頗大,同時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今年他change up與curve的K%也有小幅上升。另外由BR的數字來看,今年Buchholz在走到full count的31個PA裡頭就丟了14個SO,多少也說明了他目前這個多元的arsenal帶給打者多大的麻煩。

接下來,為了說明Buchholz fastball的表現與他的成績有高度相關,我把他從08年到現在fastball的AVG和SLG用來和他的各種stats做成曲線圖來做比較:

首先先讓大家看看Buchholz這六年間fastball AVG和SLG的走勢:


由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基本上AVG和SLG的走勢是非常相近的。由於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SLG對投手成績的影響比AVG更大一些,然後這兩者在這個case裡的overall trends基本上沒什麼差別,所以下面我都以SLG和其他投球成績的關聯性來做圖:



從上面三個fastball SLG和ERA, ERA+以及FIP的比較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fastball SLG和ERA、FIP的overall trends幾乎完全相同 (positive correlation) ,而與ERA+的overall trend剛好顛倒 (negative correlation)。也就是說Buchholz的fastball SLG和他的投球成績在overall trend上是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由於ERA, FIP和ERA+都是最終成績的summarised stats,所以我們在這裡不用擔心因果關係顛倒的問題,如果fastball SLG和這三個stats之間有causal relationship,那fastball SLG一定是原因,不會是結果(舉例,因為fastball的SLG很低造成ERA很低是個sensible的解釋,但是ERA很低造成fastball SLG很低則完全不sensible)。因此我們在這邊需要關心的是這兩件事情可能未必有causal relationship,或著fastball SLG不能代表fastball的威力,而即使速球威力有所增加,也未必是來自於command能力的提升。不過這幾個問題目前都沒有解決的辦法,所以我們還是只能先參考correlation,把它當成一個supportive的evidence,然後說至少在supportive evidence上,證據是支持格主的說法的。

最後格主在這邊列一下Buchholz的速球和cutter/slider、curve以及change up在這五年的AVG與SLG走勢。



放這兩個圖的目的主要只是要表示其他球種AVG與SLG的overall trends和fastball的trend並不相同,所以可以由此推之他們和ERA, FIP以及ERA+的trends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相關,這樣格主就可以偷懶不用放他們和那三個summarised stats的比較圖。


總而言之,我認為Clay目前的成功是和他的速球威力比較有關,而速球威力的提升主要不是來自速度 (fastball average speed比去年還慢) 或尾勁的增加,而是來自Buchholz對速球movement的掌握力提升,讓他更能command他的速球。

當然,我們都知道Buchholz不可能一直維持這樣的K%和ERA+ (整季投下來保持比2000年的Pedro還高快1.5倍的ERA+? Don't be silly) ,而且他目前的domination多少也和打者April狀態還沒調上來以及還沒遇到太多真正有挑戰性的line up有關,所以成績上修可以預期。但只要他能保持目前arsenal中每樣武器都能拿得出來的狀態,我想Buchholz會很有機會丟出一個內容比2010年還要更好的球季。

P.S. 最近關於Buchholz投spitter的那個消息,截至目前為止看起來都是一個毫無證據且無聊到極點的指控。這個部分我完全認同Jack Moore在Fangraphs的說法

"But unless an umpire actually comes to the mound and finds an illegal substance on Clay Buchholz’s person or on the ball, this accusation, like those hurled at Lew Burdette and his contemporaries, isn’t going anywhere."

如果你無法提供證據證明Buchholz有投spitter,這就只是一個根本連討論的必要都沒有的指控罷了。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Quick notes for this young season

剛開季還沒有太多新的data可以分析,就簡單講講看球的心得並輔以過去的data講點東西。

☞ 目前Red Sox的rotation非常強大,可以說是把這支球隊推上ALE王座的最大功臣。其中表現最好的當然是Lester和Buchholz這對雙王牌。

Lester在經歷了去年的低潮之後,這個球季算是回到了過去的狀態。大概沒有人會認為無傷無痛的Lester不會bounce back。威力回來了,而在efficiency方面,他目前三場吃了19局,大概也和他過去平均每場吃6局多一點的表現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Lester今年一開始速度就很好,也許我們可以期待他能夠把速度回復到09, 10年的水準,然後再次看到他在兩好球後用高速球抓三振的場景。我不確定這average 1mph的差距對他有多重要,不過mid 90's的速球一直飆對看球的人來說還滿享受的。

投球模式上,Lester目前和過去幾季類似,還是非常倚靠用速球系列的武器去威壓打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預期他的SwStr%和K%會是他威力很好也很sensitive的indicators。由下面兩張截取自Fangraphs的圖就可以看出來他的K%和ERA基本上呈相反的走勢,如果你拿他的SwStr%和K%去和FIP作比較,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趨勢(請注意兩張圖中綠線的相反走勢)。



因此,今年看球的時候,我們可把這個部分當成主要的觀察重點。

而由Baseball Prospectus的PitchFX去看的話,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看到Lester cutter和速球的whiff rates的hot zone在哪裡。




因此在看球時我們也可以注意Lester今年把cutter丟到右打內低/左打外低位置的控制能力和用速球打高的能力。和Mo以及Cliff Lee這類cutter好手不同,Lester的cutter放在高的位置雖然有轟炸擠壓的效果,但抓揮空的表現一直不好,而且投進去strike zone或投高被扁的機會都滿高的(relatviely high BA)。所以這幾個部分是我們可以觀察的重點。

至於curve和change up,基本上swing and miss的hot zone都是在很common的位置,反整放低就有效果,這邊就不特別列了。


而就目前這幾場的表現來看,Lester的K%有回升的跡象,對於cutter的掌握也非常好,這幾個都是good signs,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對Lester的狀態感到比較放心,按照目前這個狀況走下去,Lester的問題只會在於他離CYA有多接近而已。

☞ Buchholz的部分,過去分析了很多關於他的狀況,也提到了他投球類型的幾次轉換。在小聯盟時他的curve很好,上大聯盟後反倒是有點失去他curve的command,變成以change up為主的投手,而這顆change up也成了他的最強大的武器。但在那時候,速球的弱勢讓他一直丟不出理想的成績。

後來他在自己的arsenal中加入了cutter,也開始使用大量的2-seamer來對付打者,讓他的速球抵抗力開始增加,可是同時幾乎完全失去了對curve的控制力。

去年球季則是速球效果不好,只能靠cutter苦撐。Curve好不容易work了,結果change up一直hang,兩個重要的武器失效,讓他被痛揍。

而今年,讓人意外的是Buchholz的速球威力大幅提升,command也忽然變得非常好,讓我們終於看到了他可以好好用速球work ahead the count並建立速球威力,甚至他的2-seamer強到可以不斷用來開後門拿K(目前為止FA的K%超過25%),光這點就讓他能夠大幅延長自己在一場比賽裡的投球局數。加上他今年的curve和change up截至目前為止都有相當好的sharpness和command,cutter又維持著一貫的水準,讓這個球季(至少到目前為止)成為他生涯第一個讓自己整個arsenal中的武器全都到齊的球季,也讓他可以靠著各種球路的搭配度過某些狀態比較不好的比賽(例如他的第二場先發和其中一場春訓的先發)。

這樣的狀態讓Buchholz目前看起來比Lester更像我們的王牌,我不確定他能不能夠維持這樣的狀態到季末,如果可以,我會很期待終於變成完全體的Buchholz可以丟到什麼境界。

☞ Red Sox的其他先發幾個投手目前表現相當不錯,不過疑問比較多。

Dempster投球能力還在,但威力非常非常普通,基本上都是用騙的在抓打者,這會讓人懷疑他在美東能否投出可以擔任三號先發的成績。

Felix Doubront則是老問題,威力很好,但是control上的問題讓他沒有辦法好好攻擊好球帶,以至於他的投球效率很差,局數總是拉不長。這個目前不是問題,因為Lester和Buchholz的吃局能力很夠,Dempster軟歸軟但也一直是很能吃局的投手,而且Red Sox今年的bullpen算是相當完整,這些會cover掉Doubront不能吃局的問題。但如果前面三個人有人的吃局能力垮掉或著出現受傷的狀況,而頂上來的人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局數,Doubront這個efficiency的問題就會被凸顯出來。

最後是Lackey,他在第一場先發裡展現了好久沒看到的stuff,但我們不應該不切實際的期待他能夠一直維持這種stuff,但如果能無傷無痛的給個150局,那就對Red Sox有很大的幫助了。

☞ Bullpen當然是除了rotation外Red Sox目前很成功的另一個原因。Andrew Bailey、Koji Uehara和Joel Hanrahan都是stuff足以擔任closer的選手,加上也能夠在high leverage情況下使用的Tazawa,這個牛棚的實力是夠了。

而需要吃局時他們又有Mortensen和Aceves可以用,Andrew Miller的stuff要擔任loogy也絕對沒問題,在這個情況下深度也有了,是以這個bullpen算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也會讓Red Sox今年很有贏小分比賽的本錢。

雖然目前Hanrahan當closer的表現不太好,但我暫時還是傾向把這個位置給他。他那個可怕的HR/FB(12.5%)實在不適合在high leverage的時候壓上來,還是把這些工作留給Bailey和Uehara會讓人比較安心。我的論點還是一樣,好好吃一局的難度理論上應該是低於壘上有人、勝負就在一棒之間的狀況,所以closer未必要放bullpen最好的投手。不過因為今年Red Sox還有個看起來很穩的Uehara可以用在這種情況,所以讓Bailey去接手也是個絕對ok的選項就是了。

☞ 攻擊力部分,我想大家本來就沒預期這個lineup可以給出多驚人的火力,何況他們現在還沒有Papi。等到Papi回來之後Napoli應該會有更多好球可以打,成績也應該會比現在更好才對。

比較讓人驚喜的地方是這個lineup的打者非常會耗球數,選到的BB是AL第二多,讓他們成為一支相當會上壘的球隊(5th in AL)。這會讓Red Sox多了很多攻擊的機會,因此即使把握度差一些,還是會把得分的期望值給撐高。像今天對上Masterson這場比賽,Red Sox在前四局就搞了三次滿壘,雖然只掌握住一次,但也夠讓他們打下三分了。加上不少stats analysis都顯示OBP和win的關係其實高過SLG,缺乏power這點如果能由好的plate discipline去彌補,應該會大大減低傷害才是。

另一方面,這個lineup的SO也非常多(2nd in AL)。但這一部分是因為這個lineup的天份不夠,容易被對手的top rotation guys用stuff給碾過去,另一部分是有點被rush到的JBJ揮不太到ML等級的速球、依舊超盲的Salty繼續保持他的高揮空率(他的問題不全是在揮壞球,他的O-Swing%其實沒有非常高。他的問題是在他「揮不到球」,不管是好球袋裡面還外面的球,非常公平、一視同仁的揮不到)、沒狀態只威了一場的Will Middlebrooks繼續保持30%以上的K%,還有本來就預期他會吃很多K的Napoli,這幾個人就吃了超過一半的SO,而這當中除了Salty,基本上都不是過往plate discipline有大問題的選手,因此這個超多SO的狀態應該會隨著他們狀態的提升而往下修才是。

這是目前我認為可以從這支Red Sox看出來的東西。不太多,不確定因素也還太高,不過至少是正面的signs多於負面的signs,而且他們目前打球的氣氛看起來滿不錯的,比去年的死氣沈沈好得多。雖然我還是不認為他們能夠打進進後賽,不過球季還長,我們也有了be positive and be optimistic的理由,對於一支處於gap year的球隊來說,這樣應該已經足夠讓球迷滿足了。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WBC- Taiwan

Bogaerts在Netherlands vs. Cuba這場又整場亂揮,沒東西好講,先來說說TW這次的表現好了。

這次WBC會去看TW的比賽,除了身為Taiwanese支持TW球隊這點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想看看這支很多朋友口中近年來最強的TW,到底進步了多少。而看到現在,這個部分算是已經瞭解得差不多了,這邊簡單總結一下。

就球員部分,整體來說算是看得相當滿意了。打線上,這支TW對速球有抵抗力的人多了起來,雖然面對好的tailing和sharp breaking ball還是有點沒轍,但已經比以前得不太了分,只能靠少數幾個打者拼個神來一棒的狀況好太多了。

投手方面,幾個旅外和前旅外的表現,即使有所衰退,在壓制力上也還是足夠把比賽控制在everybody’s ball game的範圍,大概也很難要求更多。

不過真正令人驚艷的還是我們的防守。外野部分,林哲瑄利用非常好的first step和速度創造出來的不可思議range和他plus plus的arm已經是CF防守中極為頂尖的演出,即便放到ML去也是elite level。陽岱鋼的arm沒機會看到,但range非常不錯,張建銘中規中矩,也守下了好幾個不好處理的putouts,這樣的組合在這次比賽中幫了TW非常大的忙,沒有他們,這支球隊走不了這麼遠。

內野方面,除了C和SS兩個位置的問題比較明顯,其他的位置也都非常棒,尤其在陳鏞基努力幫林智勝cover掉一大堆球的情況下,林智勝range小,footwork也比較不理想的問題其實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造成傷害。

但我們的C問題很大。

先不說到caught stealing的能力,光光在配球和game calling上,展現的問題就非常明顯,特別是高志綱。

配球的問題可以很複雜,很case by case,所以有時候只有相對合理的選擇,很難說對或錯。但高志綱這個例子是一大例外。

如果我們把配球的問題極度單純化,那我們可以這麼說:「配球的目的基本上是要讓打者打不好。」而這又可以簡單的分為「投打者打不好的球(避免投出他打得好的球)」和「投打者打不好的位置(避免投到他打得好的位置)」這兩點。譬如說,我們知道Red Sox的Dustin Pedroia在九宮格內角三格的位置非常火燙,那我們就要避開這個位置。又譬如說,我們知道Gary Sheffield是出名的速球打者,那我們在面對他的時候速球就要盡量放在很偏的位置等。

但高志綱的配球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看到的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外低、外低、外低,然後偶爾塞一個內低進來,好球帶的上半部像是不存在一樣,這顯然不是有根據打者習性做調整會看到的配球方式。而從很多小地方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的情搜做得很爛,譬如身為情搜人員之一的楊清瓏看到Red Sox的top prospect Xander Bogaerts,會說出這傢伙的特色就是速度快這種話。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這個名字,看看各家球探報告裡面Bogaerts 的特色到底有沒有速度快這一條。

既不知彼,那至少也要知己吧?很可惜,我們在高志綱的配球上面依舊看不到這點。以郭泓志來說,他這次會炸這麼慘,高志綱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

怎麼說呢?

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看郭泓志在ML大殺四方的表現,看看他的三振秀,我相信只要眼睛沒有問題的話,都會得到

a) Kuo的high heater是他最主要的武器,off-speed只是配角

b) 好好利用好球帶上半部是Kuo投球威力的來源

這兩個結論。

第二點要給數據會比較困難一點,但第一點,就算看不懂比賽,上網隨便一查也有一堆資料可以看。

以Kuo在ML最威風的08-10年為例,這三年他的fastball用量有兩年超過80%,另一年則超過73%。而他使用第二多的球種是slider,但最高也不超過22%,最後才是curve和change up,最高不到6%,多數時候都只略高於1%。

另外我們可以用pitch type linear weight來看,比較這三年的wFB/C、wSL/C和wCB/C。這個數字比較類似貢獻度,所以球用愈多,很可能貢獻度也愈高,因此我們在這邊用的是/C去normalise,也就是per 100 pitches的意思。即使把linear weight的limitations考慮進去,你依舊可以得到Kuo過去的成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他的速球這個結論(一般來說pitch type linear weight的數值會落在±1.5之間,三年相加就是±4.5,0代表average,Kuo的數字分別是2.54, 1.46, 2.35,加起來是6.35,同段間他的wSL/C和wCB/C一個接近1,另一個是負的,不過最後一個樣本數太小,參考價值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該會很清楚Kuo過去的投球形態,是以速球為主,且他的成功主要也是來自速球的貢獻。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不然我實在不明白改變這樣成功的投球形態意義是什麼?

但Kuo在這次WBC裡面到現在4場總共丟了62球,即使用最高的6%去算,curve佔的比例也不過是不到4球。但我們已經看到Kuo丟了幾個curve?如果效果好的話還算了,但實際上就是效果很糟,在這種情況下到底你要怎麼去justify你的配球是沒問題的?

另一個很明顯的狀況出在陳鴻文身上。你知道這傢伙在AAA和AA共五季,BB/9從來都沒超過2.2嗎?I know small sample size doesn’t mean anything,不過你看比賽應該也看得出來他並不是沒有control,那他那個3.1局3BB是怎麼來的?不就是高志綱一直call外低,但陳的command不夠理想,加上主審就是不撿(according to Gameday, most were good calls),也不塞進去拼一下,然後就浪費一堆球數形成了保送?

像這類情況,就是完全不了解自己隊友的能力所造成的。有威力的飛球投手加上後頭又有非常好的外野手撐著,到底有什麼理由要自己把自己搞到球數落後甚至丟BB?王建民今天狀態不是頂好,林泓育和王建民兩人照著所謂「右打內角轟炸,左打打外低,配合內角backdoor sinker」的王建民模式,不也是很有效率的壓了日本6局?幾個飄起來被逮到的球,不也是靠隊友守下來了?

到了這種等級的比賽,每個選手擅長的武器就那一些。出奇制勝當然可以,但只能偶一為之。若是次次都有效果,那這個策略就會是他的主戰策略,而不會叫做出奇制勝了,不是嗎?郭泓志major成功了三年的模式毫不嘗試,卻用了自己發明的怪招被痛扁,這個是哪門子的好捕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捨棄林泓育優異許多的打擊和長打能力,選擇高志綱先發,就變成一個非常沒有道理的事情。就算他們caught stealing的能力有差,SB仍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投手看跑者的工夫,而不是捕手的傳球能力。是以,讓高志綱這個.300/.300/.600的打者取代林泓育這個.375/.500/1.00的打者根本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決定。尤其像在今天,明明林泓育就捕得好好的,也才贏兩分,之後也一定會繼續輪到C打擊,居然就把林泓育換掉,讓高志綱上來捕潘威倫的球,浪費了後面的攻擊機會,實在讓人傻眼。

從這邊也可以帶出謝長亨在這次WBC裡,雖然整體調度算不錯,但對賽制、換人時機和對選手狀況的掌握仍舊不夠理想的問題。以今天的比賽為例,讓潘投不到一局,就把Kuo換上來偷局數、以及Kuo壓不住了,居然不是直接推closer陳鴻文上來、還有讓陽岱剛bunt兩次、一出局要追分時讓林哲瑄繼續bunt變兩出局等頗有爭議的調度,都是在時機掌握和對選手的瞭解上不夠清楚的展現。譬如林哲瑄,他是一個OBP非常好,working count能力極佳的選手,在有限球數的WBC中,不讓他發揮特長去消耗投手的用球數,整天只想著讓他bunt,就是很明顯不了解選手、無法利用選手特色的體現。對南韓那場也是,以賽制而言,南韓那場的第八局就等於是最後一局,那個時候居然不是派整個牛棚狀態最好、威力最強的陳鴻文,而是壓上手一直都有問題,且是四天出賽三場的郭泓志。而在郭泓志壓不住陣角時,也不把陳鴻文壓上來結束這半局,就是沒有好好利用WBC白痴賽制的極佳範例。

最後,我還是要講一下Kuo的出賽問題。

以Kuo的投球威力,在澳洲和南韓戰都讓他上相當合理。但問題是對上荷蘭那場,在領先一狗票的情況下,居然也讓郭出來投球?難道謝長亨不知道Kuo左手開過三次刀的病史,不知道他曾經back to back初賽然後就直接痛給Dodgers教練團看的經歷?不知道他在ML的最後一年,只有兩次四天投三場,用球數是5, 8, 8 和8, 12, 11嗎(這次是16+9+24)?

你要讓他back to back抓第二勝已經很讓人擔心了,就當是為了國家榮耀勉強接受一次,但既然用掉了,第三場就不要再讓他上了啊,上來速球tailing也沒了,又有高度受傷風險,到底是為了什麼?搶勝真的有比選手生涯更重要嗎?你以為WBC制定投球數量限制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保護球員/保護MLB球團的資產嗎?別人都知道要這樣做,我們一邊說他是台灣之光,卻一邊忽視他是一個手有舊傷的選手的事實,去挑戰他的極限,這樣真的是對待你們口中所謂台灣之光的方式嗎?

如過這種問題不被正視,以後我們還會繼續有更多高中威到不行的Kuo、Tsao、鄭崎鴻和陳偉殷,高中從150km/hr投到130km/hr,然後一個個都在職業生涯開始發光前就去開刀。活過來了就繼續被說是台灣之光,繼續壓榨他們的選手生涯。如果他們真的是台灣之光,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讓他們繼續在世界最高水準的舞台綻放光芒?不應該好好的保護他們威力無窮的手臂?如果台灣之光的意義是讓他們冒著因使用過度而受傷或再次受傷,進而毀了整個職業生涯的風險去為TW爭勝,這樣的勝利根本不值一顧,這個台灣之光的稱號,even my poo is worth more than it.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Random notes on WBC (First Round, Pool B)

會特別想看這次的WBC,主要自然是衝著Xander Bogaerts而來。

這個Red Sox農場最好的prospect去年在Potland打出接近OPS .95的成績,且在各方球評認為他可以留在SS的評論出來之後,幾乎把Iglesias給逼入絕境。 

不過在這次的WBC,Red Sox的X-man並沒有展現出他的打擊實力,加上一直被Holland的教練叫去點,所以打擊上實在看不出太多東西(叫一個在AA把SLG撐到快.6的傢伙點,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at all)。而在防守上,因為守位是3B,也看不到他SS的守備能力到底如何,整體來說滿讓人失望。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Netherlands晉級了,所以我們大概還有一些機會再觀察他的打擊表現。

在極小的樣本數中,X-man有幾個缺點非常明顯,首先是幾乎所有球探報告都會提到的over-aggressive問題,這點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幾乎可以算是free swinger了。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plate discipline和zone judgement的問題以外,他對於off-speed的recognistion看起來滿有問題的,這是讓我比較擔心的部份。在比賽中,我們常可以看到X-man過於積極的出棒,然後很明顯被off-speed給騙到。不過因為他的bat quickness非常驚人,他通常都可以及時調整去碰到球,所以造成了在8個AB裡面還沒有吃到K的結果。問題是他也沒有展現出"在被騙了的情況下可以及時調整,因此仍然能夠有效攻擊"的能力,導致這些球多即使碰掉也都是一些無效的打擊,這點如果無法改進,會成為他要在MLB有穩定產出的最大障礙。

為了確定這個問題是否只是因為他在小樣本中狀態不好所造成,我特別去查了SoxProspect.com的資料,裡頭也寫到了類似的問題:

"Below-average present pitch recognition and strike zone judgment. Struggles with off-speed pitches, but should improve with experience. Aggressive approach and can free swing.  Chases due to over-zealousness."

我不知道SoxProspect是用什麼樣的evidence去back那個should improve with experience,不過人家看的樣本數和手上的資料肯定比我多,這部分我們就先暫時給他們一點credit,Bogaerst的路還長,也不用擔心之後沒機會好好觀察他。

WBC另一個focus的焦點當然就是TW的幾個選手。

離開台灣的棒球有點久了,這隊多了幾個生面孔,整體的實力也有所提升,考慮到這是在發生簽賭和解散事件之後看到的成果,這個部分也許可以給他們的進步一些credit。

這次小樣本看下來,最讓我驚艷的打者是那個對Holland時上來蹲的捕手林泓育,在林智勝之後,已經好久沒看到新的中華隊打者可以在兩好球之後成功展現出打擊上的抵抗力了,對於速球的攻擊能力也相當不錯。

另外一個則是陽岱剛。本來一開始的時候我一直在笑說他是一個不選球的Che-Hsuan Lin,不過contact好一點。有在看我blog的人應該都知道我不會太喜歡把這樣類型的打者放在第一棒。後來聽說他是日職all star時真的是讓我大吃一驚。不過看到他對上Holland那支反方向全壘打,一切忽然就都合理了,extremly impressive raw power,that's the reason。不過這一輪看下來整體來說陽還是比較偏向tools非常好,raw materials驚人的選手,再給他幾年的成長,應該會變成一個更好、更接近ML-level的球員。

其它幾個人大概就都是老樣子,能打的還是能打,不能的依舊不行,不過配上這幾個新的,line up上對速度有抵抗力的人就多了起來,雖然還不算能夠好好的攻擊速球,也會被好的tailing吃掉,該被sharp breaking ball騙到的時候大概也都會被騙,不過已經足以讓他們成為一支可以得分的球隊了。

但這支球隊真正出色的地方其實還是在防守,由這裡,也可以順便帶出這支球隊我真正想看的選手-林哲瑄。

這個曾經是Red Sox中外野守備最強的prospect,在我看來幾乎可以說是台灣這次出去比賽表現最好的選手。MVP的票選通常都會underrate defence的重要性,不然這次的MVP應該要搬給他才是(其實以Lin works counts的能力、他的recognistion和OBP,在WBC這種有限球數的比賽怎麼都該讓他自由去跟投手拗才對,一直叫他點實在很不make sense)。

在minor剛起步的時候,Lin其實比較像是一個靠著超快的速度和非常好的arm來製造大range和assists的CF,或著你可以解釋他是一個有著plus-plus arm的Jacoby Ellsbury,可能到位的速度再快一些,但first step和判斷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給大家參考一下,Ellsbury生涯守CF的UZR/150是6.5,good, but not very impressive。他的樣本數基本上不夠用來draw conclusions,不過一來我手邊也沒有Lin的data可以用,二來這只是一篇descriptive性質的文章,為了等一下可以偷懶,這邊就只cite這個數字了)。

不過在他慢慢攀上比較高階的聯盟之後,Lin判斷上面的instinct和first step開始展現出來,這才是真正讓他出類拔萃的地方,也讓他原本就很誇張的range和plus-plus arm變得非常可怕。

這點我們可以在這次的WBC完全驗收,首先,你可以看到Lin的range寬到根本可以很輕鬆的跑到RF和LF的防區去cover隊友的防守,而且他常常是到位站在那裡一副跩樣的接球。以對上韓國那場為例,5局王鏡銘的速球明顯壓不住陣腳,被南韓打者打得到處亂飛時,其中有一球打向右外野張建銘防區,張建銘飛撲沒有接到,那個時候如果你有注意,Lin其實已經幾乎到位了,也應此才會有後面Lin傳郭嚴文再轉傳高志綱把跑者刺殺在本壘前的情節。有了range這樣驚人的隊友,先不說他可以cover很多你可能接不到的球,替隊友彌補range上的不足,讓隊友可以在更舒服的range下處理球,也可以在隊友撲接失手時把損失減到最低。

另外幾個很好的例子有南韓那場四局的最後一個out,Lin向前快速移動抓到一個較淺的putout,以及對上Holland那場第2局潘威倫被打2 run-single的時候Lin的移動,還有最經典的Andruw Jones終於決定去揮潘威倫的高球,打成一個眼看要德州安打的小飛球,被Lin快速移動接殺等,這幾球都有帶到他的移動,非常有可看性(我記得對南韓有一球是向後跑的墻前接殺,但找不到影片,憑印象描述怕不精確,就略過不談了)。

之所以會說接殺Andruw Jones那個小飛球非常經典,是因為Lin現在這種first step和instinct、他的range和arm,還有他接球時的球感、那種一副"that's nothing"、"no big deal",好像隨手一揮就能把球撈下來的屌樣,再再讓我想到全盛時期的Andruw Jones,那個利用first step和instinct,在速度不是特別出色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不可思議range。

能夠讓人聯想到Andruw Jones,當然是一個非常極致的榮耀。全盛時期的Carlos Beltran、Jim Edmonds和Mike Cameron當然都是不可思議的CF,但他們當中還是沒有人有像Andruw Jones那麼不可思議的instinct,好像球才碰到棒子就知道球會落在哪裡一樣。而且Andruw Jones並不只是"看起來"非常厲害而以,在數字上的表現也非常consistent,不管你用哪種defensive metrics去看他,大都可以得出非常類似的結果。當然,後來他的體重增加導致速度更慢,以及莫名其妙快速消失的first step都讓他不像早年那麼恐怖,但如果你用UZR/150去看,他依舊在2002到2012這十年中以19.0的數字,領先所有的CF(這是累計超過8500 inns的數字,again,far from perfect, 但這個樣本數夠有參考價值了)。如果你更仔細去看,上面提到的那些great CFs都還排在他後面,而且差距極大。如果考慮到只比CF會有"拿Jones的巔峰期去比人家的表現被衰退期average out"的問題,那我們可以把範圍擴大到OF,在這樣的情況下Andruw Jones於超過10K的樣本數中,UZR/150還是排在第一*

當然,我不是在說Lin現在已經是一個像Andruw一樣偉大的CF,但他確實有那種tool讓他朝那個方向前進。而當一個球隊有這種等級的球員,對於勝利上的幫助自然是很大的。如果你相信UZR/150的數字(not for me),那Andruw一個球季可以幫球隊比average的CF多守下超過19分,再考慮到我前面說的,他可以cover隊友的range,減少隊友犯錯的機會,幫忙彌補隊友犯下的錯誤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可以幫隊友變成更可以信賴的防守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對球隊整體戰力的提升其實是很驚人的。

在這邊我們可以用TW這次的三游組合當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林智勝的range普普,而且他的footwork看起來也不太好,這很可能讓他成為一個below average的SS。可是這次比賽他兩側站的人都能cover到他的range,這就讓他的守備輕鬆很多(郭嚴文的range看起來相當不錯,陳鏞基minor時期不以range聞名,印象中頂多是average,不過顯然放到3B去滿夠力的,這幾場cover了好幾個游擊的球)。在這樣的情況下,林智勝可以很穩的把範圍內的球守下來,也策動了好幾次DP,忽然看起來就像是個可以守的SS了。另外像Lin對南韓那場用一個assist直接cover掉高志綱的爆傳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這幾場比賽下來,TW在防守上的好表現,其實是替TW掙來了很好的贏球契機。當大家都在怨嘆Kuo的砸鍋時,請不要忘記如果不是有那三支outfielders在哪裡衝來衝去,我們很可能根本撐不到Kuo上來就已經輸得一屁股,畢竟實力的差距還是放在那邊,Kuo那天雖然速球tailing不好,人家還是紮紮實實咬中你快150km/hr的fastball,和TW的打者完全拿吳昇桓的lively fastball沒轍不可同日而語。

是以TW的晉級,林哲瑄一流的arm和range當然居功厥偉,陽岱剛據說也是個金手套,不過還沒那麼多發揮的空間,但至少目前守備看起來中規中矩,張建銘沒有range問題的話,很好的arm也能夠提升一定程度的戰力。真的要說,這樣的防守能力才是這支TW最出色的地方。投手的壓制加上守備大力幫忙,恐怕是他們接下來要能夠走更遠的唯一機會。

最後,我想有些紅襪迷可能會覺得有些可惜,居然放掉了Lin這支這麼棒的CF。不過別難過,格主最近看了幾場JBJ的春訓,還有他的一些scouting reports,基本上Lin有的raw materials JBJ都有,可能arm上面Lin要更好一些,但JBJ的range可能不輸甚至超越Lin,而且他的first step和instinct都非常非常可怕。加上比起Lin一路都被說有打擊問題,JBJ至少一直都有average以上的攻擊評價。

這幾年Red Sox農場其實出了好幾個不可思議的defenders,Ells已經夠好了,結果後面還有更強的Lin跟JBJ。而2B的Pedroia能打又能守,一直都是我們的骨幹,SS甚至有誇張到不行的Iglesias,這傢伙沒什麼好形容的,你自己去看他的比賽,守個幾球,你就會發現他有多棒,是那種會讓你看完他守備之後再去看Orlando Cabrera守游擊,會覺得搞屁啊現在是放慢動作是不是的那種棒。好啦我承認這是有點誇張,不過套段噗友Bella講的故事:"好幾年前看過 Iglesias 和另一位小熊Prospect一起守備練習的影片,感覺另一位接傳球都鈍鈍的,結果一看標題名字是Starlin Castro",你還是可以體會到Iglesias守備的不可思議程度,it'll be a shame if he can't become a regular starter at SS...Improving your fucking bat, man!!!!!!!

扯得遠了,總之,我想說的是其實明年,甚至後年的Red Sox應該會滿有趣的,如果這批prospects可以長起來,Red Sox應該有機會能夠在一段頗長的時間裡維持相當良好的競爭力。

大家開季見!


* B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shortcomings of UZR, an outfielder as great as Torii Hunter can have a minus UZR/150 score. It can be due to our misimpression and flawed eye-judgment or be caused by the intrinsic bias of UZR itself. To me, Andruw's def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both subj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but the objective conclusion is not drawn with no doubt.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Generally speaking, Cherington has done a pretty good job

經過一翻補強,Red Sox的陣容大致已經出來了,這邊就針對幾個比較重要的moves做一些評論。

前面說過明年的Red Sox不會是contender,但以Red Sox現有的資源和陣容,說要直接re-build也不適合,加上老闆另一邊的公司有財務狀況,理論上在Red Sox這邊的profit就需要看得更緊,不可能讓票房掉得太多。

不過也就像我在前一篇的回應裡提到的:

這對Red Sox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當老闆口袋滿滿,他很可能不會太care你做一些c/p值不佳或太過risky的交易,但當他口袋剩一半時,要他掏錢出來就要有比較persuasive的理由了。在這情況下,之前Theo幾個腦充血的合約把Red Sox財務空間整個壓死的狀況應該較難發生。

高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會把底線踩得很死,這也是我們目前在補強上看到的情況,就這點而言,Cherington做得相當不錯。另外一方面則是在補強球隊的同時盡量不要傷到球隊的未來,這點Cherington的拿捏也可以給予掌聲。下面是幾個我覺得做的不錯的地方:

☞ 首先是他們到現在還沒去動Salty和Lavarnway,這點做得非常非常好。除非有夠年輕又夠好的包裹,不然在要兼顧未來的情況下去動這兩支年輕人,以David Ross代替並不是明智的方法。

☞ 2 years/$10M簽下Jonny Gomes。我們都知道Gomes的能耐在哪,如果讓他打不動先發大概對球對的傷害會不小。但Red Sox的外野不會沒人跟他platoon,這個價格和合約長度又都可以接受,算是權衡市場上的選擇之後,一個在過渡時期相當可以接受的結果。

☞ 簽下Stephen Drew ,1year/$9.5M。Stephen Drew上大聯盟以後並沒有真正打出當初預期的超級身手,守備在腳踝受傷後又有退化的可能,當然不會是SS的解答。問題在於Red Sox農場裡有一個守備已經太ok,但棒子卻完全不行的Iglesias,很明顯高層對他的信心還是不足,所以一定得找一個人頂SS,但又不能擋到Iglesias隨時準備好就可以頂上來的路,何況下面還有一個雖然不一定會留在SS,可實力非常驚人的Xander Bogaerts,這個位置的合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愈短愈好。剛好,Stephen Drew之前的傷勢讓Red Sox可以佔佔他便宜,加上Drew去年到了A's之後打出的OPS+是97,其實也傷害不了球隊太多,因此只要他還能守SS,這個10M的投資對Red Sox來講可以接受,是個可以給予正面評價的動作。

☞ Mike Napoli,1year/5M。這個合約說真的沒得嫌了,就算Napoli完全不能打,也不過是損失個5M,前面Stephen Drew 9.5M我都覺得沒問題,Napoli這筆當然更沒有理由說簽得不好。只要他不是整季報銷,基本上這筆就算過關。

☞ Koji Uehara,1 year/$4.25M以及Ivan De Jesus + Mark Melancon + Stolmy Pimentel + Jerry Sands for Joel Hanrahan + Brock Holt的交易。這兩筆主要反映出高層對於牛棚的信心還是不夠,或者也可以說對於rotation的吃局能力有不小的疑慮。Mark Melancon可能不只這個價值,但他去年丟成那樣實在也不好賣,Stolmy Pimentel曾經評價不錯,但一直沒丟出來。丟出去的這些人總的來說都不在Red Sox未來的藍圖當中,Hanrahan則有可能還能好好用個一陣子,甚至先頂一下closer,加上他的合約也只有1 year/$4.1M,撐過一年要簽要丟都還很有彈性。

至於我會偏向給比較負向評價的則有:

☛ Ryan Dempster,2 years/$26.5M。先不說他去年在美聯小樣本的失敗,我不喜歡這個合約的主因還是在於又老又貴。加上以整個生涯來看,Dempster本來就不是什麼超強的投手,即使在最風光的Cubs時期,他的ERA+平均也才115,生涯ERA+還不到100,說真的我不認為他應該拿到這麼多credit,但他拿到的(以及我們一開始就預期他會拿到的)是一個big name的價格,這個數字甚至比John Lester還高。在簽下Dempster之前,Red Sox手中有的SP有John Lester, Buchhy, Lackey和Doubront,他們缺的也不過是一個4號或5號SP,而可以競爭這個位置的人選農場中也不是沒有,市場上又有其他選擇,說真的這筆錢並不算真正花在刀口上。不過再怎麼說也不過就是2 years,牙一咬也就過了,加上到時Matt Barnes應該就已經完全ready,所以這個move雖然是負分但也不算太負就是了。

☛ Shane Victorino,3 years/$39M。Shane Victorino這一筆大概可以算是所有的moves裡面我最不喜歡的一筆。首先我本來就不是完全吃WAR這一套,特別是這個不reproducible的東西拿來預測成績的效果有限,加上這傢伙的WAR又有很大程度要建立在防守上,對於這部分和勝負關係的轉換效率我本來就不是完全有信心,拿來預測的話更是一個笑話。

另外一方面,Victorino的守備放到CF去你可以說他值高一點的價格,但我們的CF已經有一個明年也才拿9M的Ellsbury,打擊上一樣傷害不了球隊太多,守備也非常出色。在目前的情況下,Victorino肯定是要被擠到RF去,以他的棒子+守備組合,放到RF是不是值這這張約我持比較保留的態度。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張約是為了明年Ellsbury變FA做準備。但一來我不認為Ells真的可以拿到多大的約,二來下面明明就有一個準備得差不多的Jackie Bradley即將頂上來,所以Victorino的位置很可能還是會在RF,而13M/year對RF來說是一個相當頂級的價碼,舉例來說,J.D. Drew在Red Sox的那幾年價碼就大約在14M左右,就算算入inflation,這個數字還是偏高。儘管這是一個為了壓低合約年限而導致overpaid的結果,但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底下,這筆錢並不算花得太值得。

好消息是,Cherington終究還是有守住3年的底線。以前格主就屢次在這個blog提過以Red Sox擁有的資源,以overpaid來壓低合約長度,藉此換取財務健全是可以執行的方向。這筆合約我不喜歡歸不喜歡,至少在這點上做得是相當不錯,讓人也很難給太多負分。

由以上這些評論來看,Cherington做的交易多數都屬於合理又能夠踩住底線的交易,說要大搶別人一筆是沒有,但讓人比較持保留態度的合約也扣不了太多分,以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讓人滿impressive的成績。那種大搶一筆的交易可遇而不可求,現在又不是能夠簽個big name就讓Red Sox回到爭冠行列的時候,Cherington這種避免風險,慢慢累積球隊競爭力的做法算很合時宜,應該獲得多一些credit。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It's not about 2013

幾個簡單的想法。

• Divad Ross這個約簽下去之後,Red Sox有了三個可能的C,這讓交易Salty或Lavarnway的可能性出來了。C這個位置強守(包含game calling)又能攻的球員不多,所以很多時候得在能攻的和能守的C之間做出選擇。由於Salty和Lavarnway一直都不是以守備見長的球員,這邊我們可以比較單純地把討論重點放在攻擊上。

Salty去年打出了25支HR,但低迷的OBP和驚人的SO數讓他的OPS+依舊低於100,甚至還比不過Divad Ross,加上對上左投時的無能為力,造成儘管Salty在攻擊上的進步顯而易見,他依舊不是一個在整體考量之後可以放心把整個球季交給他的主戰捕手。但相對來說他展現的power也會吸引不少人,應該是賣像比較好看的一支。唯一的問題是每個人會看上Salty的理由(power, 年紀, etc.),也都足以構成Red Sox再給他一年試試的理由。

Lavarnway則是在AAA打出了.364 wOBA這個漂亮成績之後,上到大聯盟完全被屠宰。小樣本的成績就不參考了,他在比賽中一直無法好好掌握對失投球的攻擊,這是報告上他在小聯盟時可以做得非常好的事情。Upper cut也有些嚴重,加上過於容易被內角球擠到,讓他的打擊沒辦法有任何發揮的空間。由這些數據來看,他要在非捕手的位置成功,難度會比較大,可惜他守的能力太過受到質疑,看起來轉換位置似乎是很可能會發生的事,這讓他得更加倚賴他的打擊來站穩大聯盟。不過去年他展現的成熟度來說,也許回去AAA再證明自己一下會比較好(他2012在AAA的OPS也才.815,還稱不上是完全的dominating)。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個人會認為不太有交易掉這兩個27和24歲年輕人的必要。Salty對右投手的成績雖然也不一定比得過Divad Ross,但那個成績算可以了,乾脆就讓他和Ross platoon,等到Lavarnway真的證明1) 他能補; 2) 他打擊ok,再考慮交易也還不遲。

• Josh Hamilton某種程度上算是缺slugger的球隊即使overpaid也值得出手的球員。Red Sox想要找回競爭力的話,是有欠一支right-handed slugger沒錯。但Josh 31歲的年紀,傷病史和free swing的打擊形態,讓他比較適合短期內就想挑戰冠軍的球隊。Red Sox目前的走向看起來都是比較長線的,Hammy在這種情況下不是適合他們的選手,不過真的拿到短期內也不會是什麼壞事就是了。

• Cody Ross的部分,他的能耐應該介於他在AT&T和Fenway打出來的成績中間。Fenway給了他非常非常大的幫助(去年在Fenway OPS破.9,生涯在Fenway的OPS也接近.9),有做功課的球隊應該會知道這點。在大家都是理性的前提下,Ross去market上能拿到的合約應該不會有遠超出Red Sox願意給的情形,很可能他最後還是得回來。如果真有人願意給,那就讓他去吧,雖然有點可惜,但他這種形態的球員並不會太難找到替代品。

• Blue Jays的mega trade看起來很嚇人,不過實際上這對Red Sox的影響不會太大。13年本來就不是屬於Red Sox的一年,墊底或倒數第二沒什麼差別。Red Sox的眼光大概會放在14年或之後,等到Bogaerts,Barnes和Bradley這些人ready再說。明年球季,Red Sox陣中有太多人要證明自己,而這也是Cherington明年最重要的工作-搞清楚哪些人是要留下來的,哪些又是該處理掉的。不論最終這些prospects是在14還15年開始成為主力陣容,那時候包括Pedroia,Buchholz和Lester等人應該也都還能打,戰力要上來不會太困難,這部分不用擔心。

Blue Jays則是把賭注押在短期間能夠衝擊冠軍這件事情上,交易包裹裡面最有破壞力的當然是Josh Jahnson,不過他的健康依舊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且要比較Ace,狀態正常的Lester也沒理由輸人。

Jose Reyes明年30歲了,6年的大約才剛開始,而且他並不是一個OPS穩定打在.8以上或著OPS+在110以上的打者。守備上,如果你相信WAR,他的dWAR從25歲開始就沒超過0.5,之後一路下降,近兩年還都是負的。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防守價值可以預期會愈來愈低,他的打擊能力並不會好到在這種情況下還讓這張合約看起來值回票價。Mark Buehrle是proven的好投手,但一來Red Sox向來不太怕他,他在Fenway也丟很爛,二來他年紀愈來愈老,實力沒有往上走的理由。這種種原因都會讓Red Sox在回到contender行列時,不用太過在意這筆交易。

說了這麼多,簡單的一個總結就是"it's not about 2013"。Red Sox明年根本不會是contender,也不應該朝這方向去走,不然今年丟那麼一大包換來的薪資空間隨意浪費掉是很可惜的事情。加上資方可能的財務問題,今年忍耐一下,慢慢把競爭力找回來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向。是以,任何可以增加未來競爭力的行為,基本上都不會是太差的選擇,明年的話,主要還是要找人來把位置補齊,能用打工仔就用打工仔,能給機會讓那些需要證明自己的人就給他們機會,總之就是先挺過這一年再說。

這是我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就等著看Ben Cherington會怎麼做。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Nice Job! Dodgers!

實在應該搬個紅襪之友的匾額給Dodgers。

Ben Cherington送走了Josh Beckett, A-Gon和Carl Crawford,換來一票minor leaguers和James Lon ey (To be honest, who really care about who they got from the Dodgers?),同時,Dodgers會吃下258M,相當於超過95%這三位被送走球員的薪水。

Ned Colletti這種炒短線拼postseason的做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回Manny吵著要走,也是多虧Dodgers幫忙,讓Red Sox把損失降到最低,而這一次,Colletti等於是用大把鈔票加兩個今年大概不會有貢獻的球員,換到衝擊division series的機會,並把隊中未來數年的中心slugger給確定下來。

先不論Dodgers fans對於這個交易有什麼看法,這個trade對Red Sox來說絕對是利多。Carl Crowford那張本來就不是什麼太漂亮的合約,Red Sox也不是真的非常需要Crowford的能力,加上他來Red Sox兩季又幾乎完全沒有貢獻,送走他絕對是Red Sox希望看到的結局。

Beckett對Red Sox來說是個活在過去的英雄,是個曾經所向披靡的Ace。但這幾年他的不穩定,也讓Red Sox付出不小的代價,加上近期他的stuff大幅衰退,儘管他很努力的在調整自己的投球策略,Fenway這樣一個對飛球投手相當不利的球場,還是讓Beckett幾乎無法承受。更別提Beckett的傷病史,讓Red Sox給的合約更顯得不划算。

至於A-Gon,他去年的成績確實沒話講,即使HR少了很多,也是瑕不掩瑜。不過今年他的成績大幅衰退,即使最近開始找到狀態,至今也只是一個OPS+ 115上下的打者,整體貢獻度明顯不足。不過他近期的好狀態讓他擁有更多的交易價值,加上他對NL投手的熟悉,使他成為一個非常吸引人的交易選項,因此也才能夠讓Dodgers願意把Beckett和Crowford一起打包,還吃下薪水。

在這個交易完成之後,Red Sox最大的利多是他們在沒有動到太多球隊中堅球員的情況下大破大立,認賠殺出,清出了大筆的薪資空間,讓Cherington接下來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打造球隊。Theo Epstein在位時期,Red Sox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建隊方針非常明確,哪些球員是基石,哪些俱有交易價值,哪些則是不能放掉的未來接班人,都有清楚的定位。而注重防守和plate discipline的球風也非常明確的被建立起來。不過在拿下兩個WS之後,不知是否是有了不能打不好的壓力,Theo變得太過相信Big Name,幾個huge contracts的選擇,因為沒有花在刀口上,即使不以結果論來看,也是不太明智,更綁死了Red Sox的薪資空間,讓未來幾年Red Sox難以針對球隊的弱點補強。

Cherington在這種情況下接手,本來就很難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做為,一開始的幾個moves
也有些進退失據,讓人不明所以。不過這一筆和Dodgers的交易完成之後,他成功的為自己
爭取到了在只需要re-tool的情況下就可以自由建隊的空間,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更客觀的評斷他到底想要如何重整這支球隊。我個人對他目前還不是非常有信心,畢竟他前面有幾筆交易實在是亂七八糟, 不過這一個excellent move值得我們多給他一些credit,再好好觀察他到底有什麼能耐。在幾個核心球員如投手Buchholz和Lester,infielders Pedroia和最著要的Big Papi都還在的情況下,這支球隊的基本競爭力還是有的,re-tool如果做得好,應該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可以再回到WS contender的行列,剩下的就等季後Cherington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整這支球隊,讓我可以看得出來他想打造出怎麼樣的Red Sox之後再談吧。

最後,我想稍微澄清一件事。

有在看我的blog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很討厭Bobby Valentine,不過我討厭他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他的調度方式以及他manage球員的philosophy。他相當不科學也不符合sabermetrics的調度方式讓Red Sox多輸了不少場比賽,但目前Red Sox打成這個慘樣,並不能完全都歸咎於Bobby V,球員們的healthy conditions和低潮也應該要負上很多責任。此外,我也不認為Bobby V一個人對於球隊的人事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些交易應該還是Cherington甚至Henry主導的,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高層並不認同Theo過去的幾筆大約,所以給了Cherington把這些合約清掉,重新打造球隊的權利。Bobby V應該要下台的理由是他的manage style並不適合Red Sox,他的調度也不應該出現在這樣一支重視sabermetrics的球隊,而不是因為大家主觀的"認定"是他把球員都給鬥走。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Gonna pay for this shit





到Fenway Park走了一遭看了兩場Marlins和Red Sox的比賽,想不到回台灣之後忽然發現以後再也沒機會和全場球迷一起Youuuuuuuuuuuk了......


我想不少人都會把這筆交易拿來和Manny那筆相比,因為似乎同樣是"不得不為"。


但不同的是Manny那次是他自己讓Red Sox完全沒有選擇,Manny being Manny到了一個讓Red Sox不可能不吃虧的程度。即便如此,Theo還是幫Red Sox換了個Jason Bay回來。這一次則是高層自己要賣,還把事情搞得這麼難看,擺明要讓別人搶,這種粗糙的交易與談判手法,加上直到現在Ben Cherington建隊的邏輯還是讓人看不懂,真的讓我對於這個GM完全沒有信心。


Anyway,Red Sox本身的實力還是很好,他們現在的狀況也比較穩下來了,打得出自己的水準戰績自然就會往上走,要寫blog也比較有東西可以寫。


再見了Youk,你從萬年3A球員變成AL top first baseman的故事我絕不會忘掉。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Claynote #2

The reason for Buchholz's struggling will be manifested by this table.



由表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Clay這個球季從過往的change up投手變成了一個curveball投手,而這個轉變的原因很簡單-Buchholz至今仍不能穩定的讓他的change up在比賽中work。


對Buchholz這種投手而言,upset打者timing是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武器,而他以往就是靠他的change up來達成這件任務的。不過在今年這顆change up失去威力之後,這個upset hitter's timing的任務就變沒那麼容易達成。幸好他curve在今年忽然找回了控制力,所以他才能夠維持不被場場核爆。不過這個curve目前看起來讓打者miss location的效果比upset timing好很多,是以Buchholz最重要的投球威力來源依舊無法好好被建立。


另外,他的速球目前也還處在看天吃飯的情況。我不會說他目前的fastball狀態不好,事實上,他對fastball的控制力從來就是普普通通,而fastball的威力不足,也一直是他最大的weakness,可是在失去change up的掩護之後,Buchholz一旦速球丟不準導致球數落後,他就非常容易被狙擊,如果用curve來幫忙拿好球數,又會讓out pitch出不來。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的cutter在今年用得特別多,就是為了要更能掩護他的fastball。可惜他對這顆cutter的控制力也沒好到哪去,亦沒有達到過去能讓右打者揮空,類似slider的效果。而在對左打進行內角轟炸時,又常常因為控制力不足,導致壓制力減退。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是現在Buchholz在球場上這麼掙扎的原因。如果他的change up不能找回威力,或者curve無法有效的取代change up,他很可能還會繼續掙扎下去,不過現在還是4月,時間還早,我們依舊可以耐著性子慢慢觀察下去。


喔對了,說到4月,這個月的Red Sox還真是難堪。這季Red Sox的陣容本來就不是太好,加上傷兵問題,肯定對他們的競爭力有很大的影響,加上整個投手群的狀態非常糟糕,是目前戰績慘不忍睹的主因。在這樣一勝難求的情況下,Bobby V一些神乎奇技,導致球隊損失的調度,就會顯得更加的intolerable,我想是他被罵得這麼慘的主因。


我自己是很不喜歡這個教練,他有些Tito沒有的缺點,Tito有的缺點,有不少他更為嚴重,而這個club目前做的幾個decisions,也都讓我無法認同


Tito雖然在regular season並不是個非常出色的教練,但他卻是相當不錯的postseason主帥,這也是這幾年我很少罵他,甚至會幫他辯護的原因。Bobby V如果能夠帶領這支球隊打進postseason,也許我們可以再來比較一下他和Tito在這方面的高下。當然,前提是他得先將這支球隊調整成能夠進入postseason的狀態才有機會扳回一城。


不過即使Bobby V再爛,能夠影響的也就是那些原本就在非常僵持的比賽,讓低空飛過變成marginal fail,戰機會難看最主要還是投手們完全沒有展現出一絲一毫的competitiveness。但這支球隊本身的實力不應該爛到這樣,所以我們還是可以預期他們將會觸底反彈,等投手們慢慢進入狀況,配合他們的line up,應該會打出能夠讓Red Sox重回季後賽contenders行列的成績。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Bard's starting debut


在這種sample size底下sabermetrics has nothing to do,所以我們還是先來看Bard在場上的實際表現。


Bard過去的成功和他極佳的fastball-slider combo有關。威力絕佳的速球配上sharpness十足的slider,讓打者對他完全沒輒。這種讓stuff說話的方式完全就是標準的reliever game plan,只要打者無法在一個照面之內對他的速球展現出抵抗力,他的slider就會擁有致命的殺傷力。


這樣的game plan當然幾乎無法用在先發上頭。以史為鑑,MLB幾乎不存在真正的two-pitch starter,連全盛時期的Beckett也做不到,可能只有RJ算是勉強能夠搆到這個標準。


而當初我們以為Bard能夠轉先發的其中一個利基,就是他有一顆似乎堪用的change up,如果能展現出類似Beckett當年那種change up的干擾作用,並輔助他吃掉左打,那Bard確實有機會扮演一個還可以的starter,而我也一直以為這會是Bard春訓的調整方向---讓change up能夠work。


不過今天Bard的表現讓我嚇了一大跳。他顯然是決定管他娘的change up,直接把當reliever時的game plan拿來用。用直球搶好球數,然後slider對決,遇到危機也是用slider硬吃。


說實在的,Bard的slider雖然不是控得很好,常常到處亂噴,但真是夠sharp,讓他這場球的slider依舊發揮了很棒的效果。借用噗友Bella cite的ESPN數據佐證,這場Bard的滑球讓Blue Jays的打者"missed on nine of their 14 swings",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成績,所以他的slider還是讓他壓住了打者。而這樣的slider用法,一直讓我想到Francisco Liriano,他那時也是用slider就幾乎完全dominate了比賽,不過很快他就去開TJ了,Bard如果還是這樣子用他的slider,類似的事情很可能也會發生在他身上。


和slider相反的,Bard的fastball就沒有那麼consistent了。他的fastball威力依舊有,速度雖然退步不少,但tailing還是很棒,可惜他的command實在不行,加上只有slider掩護讓他的fastball太容易被鎖定,因此付出了不少代價。而缺乏change up也讓他面對左打時一旦控不進去,就完全沒招,是他另一大致命傷。


至於他的change up,其實看起來沒有那麼糟。這顆球到了比賽的後段才開始出現,但是效果其實並不差,雖然沒有辦法好好的控制住,不過應該可以增加他速球的威力,讓這fastball沒那麼容易被鎖定,我想在後面的比賽,Bard會需要浪費一些球數在change up上,以換取延長能夠壓制打者的局數,而且他的change up必須做到比干擾打者更多,最好是能夠放進好球帶的下緣去搶球數,才能讓他成為一個above average的starter,畢竟他在先發時不是像以前的Beckett那樣的投手,stuff差拒不小,而Beckett在速球只剩下low 90's之後,也沒有能力再靠以前那種fastball-curve combo外加change up干擾來dominate整個球場。


整體而言,Bard今天的壓制力是有的。雖然最後掉了五分,但後面那幾分一方面看得出來速度有些掉了,而且今天的球也一直找洞鑽,另一方面後面接上來的Justin Thomas完全不幫忙,讓他多掉了兩分也有影響。以他這種表現,應該還會再給他幾次機會先發,如果他還是能把球留在地上滾,而且K%也能維持,Bard不是沒有機會慢慢變成一個合格的starter。這樣的結果對Red Sox來說有好有壞,generally speaking,我個人是站在比較negative的立場就是了。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Claynote #1


Buchholz今年球季的第一場比賽由帳面上來看投得一無是處,但細究其內容,其實並不見得有這麼糟,下面是一些格主自己的觀察。



Clay今天的失敗主要來自幾個因素,首先,他在球賽的一開始並沒辦法利用他的cutter來掩護其他球路。以前我就談過,Buchholz要壓制打者,如何保護自己的速球是一大關鍵,以往他的成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他開始能夠讓自己的fastball帶有sinking movement,配合可滑可切的cutter,幫助他在建立速球威力時不致太過暴露自己的弱點。可惜,在今天比賽的開頭,Buchholz和Shoppach錯過了幾個cutter轟炸的時機,加上Buchholz今天第一局又控不太住這顆球,導致他一開始就一直出現解決不了打者的情況,還好後來在二、三局的時候有稍微把控制力給找回來,才勉強控制住場面。



此外,今天Buchholz的change up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起到作用。這顆球是Buchholz最重要的武器,但今天這個change up的sharpness完全沒看到,加上hang的老問題又一直出現,令Buchholz得用其他球路苦撐,是讓他投得辛苦的最重要因素。由於目前我只有一場比賽的樣本,暫時無法判斷到底今天這顆change up的失威是肇因於Tigers打者的有備而來,一開始就抓著這顆球打,還是來自於Buchholz失去了這顆球的威力,這點還得繼續觀察下去。


第三個讓Buchholz失去競爭力的因素是他還是不斷在壘上有人時過度小心,打亂自己的節奏,也失去自己的command。在壘上有人時看緊跑者是個好習慣,特別當你是在Red Sox這樣一支沒什麼阻殺能力的球隊投球時更是如此。但倘若看緊跑者的代價是讓自己失去locate球的能力,那我寧可Clay像Pedro那樣完全不要在乎壘上的跑者。




最後一個壓倒Buchholz的原因是運氣。今天幾個plays都不站在他這一邊,使得他雖然能夠將球留在地上滾,但卻控制不住傷害。加上Tigers現在的lineup本來就很難被控制住,幾個運氣球再碰上狀態好的打者上來,乒乒乓乓就是一陣亂棒,ERA也就直接飆漲了。




接下來,格主就在這邊以第一局的狀況為例子,簡單說明一下上面那四個因素是怎麼傷害Buchholz的。




今天第一個打席,Buchholz立刻展現出自己速球的速度。雖然不是最佳狀態,但能夠穩定的投在low 90’s,對Buchholz來說就已經算堪用了。同時,在這個面對Austin Jackson的打席中,Buchholz其實把速球控制得相當不錯,讓Jackson沒有辦法有效的攻擊,理論上接下來就是我們以往熟悉的劇情-Buchholz拿出自己的change up完全upset Jackson的擊球timing讓他吃鱉。但這次開季狀態奇佳的Austin Jackson卻完全逮中了這個hang起來的change up,把球敲成一支double。這也就是為什麼格主一直在說Buchholz如果要成為一個真正的ace,一定要學會控住自己的change up。Major League畢竟是世界上水準最高的棒球聯盟,你本來就很難只靠sharpness就完全壓過打者,總是會遇上打者狀態特別好,能夠即時調整的時候,甚至是像Austin Jackson今天這樣,整個就像等在那裡要打你的off speeds一樣,所以能夠command自己的武器球,依舊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打席Buchholz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開始無法控好自己的速球,加上今天一直都不管用的change up也沒給他太多幫助,導致一開始就是球數3-0的完全落後。還好後來在用fastball搶回一個好球之後,Boesch很捧場的連揮了一顆change up和一顆curve出局,讓Buchholz先抓到一個出局數,不過也把Jackson送到了三壘。Buchholz的curve在這場比賽管了大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又再度開始能控住這顆球,sharpness也維持的相當好,是讓他能夠勉強撐著不要核爆的最大原因。




下一個打席遇上由小卡布transform為龐然巨獸的胖卡布。這個打席比較沒什麼好說的,Buchholz沒犯什麼錯,但他在球場上速球就是會比較壓不住,羽量級的Clay遇上重量級的Cabrera,就是會三不五時在建立速球威力時付出代價,外角速球被Cabrera輕輕一送就是一支右外野的一壘安打,送回Austin Jackson,Tigers 1:0領先Red Sox。




送走了胖卡布,立刻又有個龐然大物從左打擊區拔山倒樹而來,令人不禁想起過往的Manny-Papi連線。這兩個傢伙不但也是一左一右兩個門神,而且也一樣是右打者比較偏向pure hitter一點,而左打者就完全是個充滿power的slugger,儘管破壞力還及不上Manny和Papi,也夠讓AL的個球隊頭大了。在面對Fielder時Buchholz投出了自己今天的第一個cutter進行內角轟炸,雖然沒有投好,但立刻就收到了效果,下面一顆curve整個upset掉了Fielder的timing,讓他揮了個大空棒。再下面一球Buchholz和Shoppach還是選擇走一顆curve,這選擇不好不壞,以Buchholz今天curve的控制力和威力來說再抓一次揮空完全可以理解,不過Fielder也很厲害,雖然被騙但即時調整,硬是碰到了球,運氣也不錯,球在內野找到了洞,打穿一二壘之間的防線,變成一二壘有人。




然後面對Delmon Young。這是一個大概全世界都知道該怎麼對付他的打者,Buchholz也成功的讓他一路揮揮揮,揮個過癮,最後揮到一個curve空振回家。這個打席我們又再次看到curve的重要性,6個球的打席,在沒有change up的情況下Buchholz也只剩curve能讓打者揮空。如果在往後的比賽Buchholz能保持curve的威力,對他絕對是個好消息。




兩出局,對上Avila。這個對手沒有那麼明顯的弱點可以吃,又是個左打,而且Buchholz依舊在壘上有人時控不住自己的球,change up和cutter完全失控,fastball也沒有辦法搶回球數,很快形成了BB,擠成滿壘。




而碰上Peralta的打席,則是今天第二次Buchholz在球數領先的情況下change up被狙擊。Clay先是一內一外兩個非常漂亮的fastball拿到0-2,整個找回command,要結束這半局的格局,然後又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的change up時間,可是這回又再次沒有起到效果,Peralta和Jackson一樣,都是一副等在那裡要扁這個球的樣子,而Buchholz也很捧場的又再一次投了一個hang的change up,就這樣被Peralta直接把球送到中外野,Ellsbury雖然很盡力的勾到了球,但最後還是救不了Buchhy,球又漏了出來,被Peralta用一支double直接輕空壘包。




最後輪到Dirks,這傢伙臥底來著,完全不管Buchholz對左打投得要死不活的樣子,隨便揮了一顆2-seamer就下去坐了,讓Buchholz終於下莊。
第二局和第三局大概也是這個樣子,Buchholz的change up繼續不work,也繼續對有狀態的打者沒輒(特別是左打,根本丟都丟不進去),不過靠著curve苦撐還是能夠維持不被核爆。唯一的不同就是他的cutter開始能控住並發揮功效,使他多了一些競爭的本錢。


Tigers的前半段打線則是靠著Austin Jackson的好狀態和三支胖胖(Avila也不太瘦吧XD)的破壞力讓Clay頭痛不已,不過完全沒有狀態的Boesch和Delmon Young也繼續被Buchholz用curve直接吃掉,而Peralta也在cutter開始有威力之後被速球系的球路給壓制住,還有Dirks非常徹底的執行臥底任務,繼續隨便亂揮,讓Buchholz能夠順利過關,直到第四局控球跑掉才又出現麻煩。




綜觀這場比賽,Buchholz其實是展現出不少我很想看到,以及希望他能夠進步的東西。


首先是curve的控制力大幅增加,再來是速度有投出來,sinking movement也依舊有效果,讓大多數的球都被留在地上。不過另一方面,他的一些老問題也還是存在,像是壘上有人就不會投球了,change up會hang等等。不過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他的change up今天完全沒有效果,才是讓他分數狂丟的原因,而且以他的stuff,本來就很難完全壓住Tigers現在的打線,運氣也不幫忙,所以才會丟掉那麼多分數,不然整場比賽都應該要像第二、第三局那樣,Clay雖然沒辦法控制住那幾個sluggers,但還是可以靠吃掉一些狀態有問題或比較弱的打者,並藉以過關,把場面控制在”投得很難看但失分還在可以追回來的範圍內”這樣的狀態。是以,整體來說,雖然Buchholz現在帳面上的ERA非常驚人,但我認為問題並不太大,他的change up沒理由一直不work,下面幾場比賽我們應該會慢慢開始看到標準的Clay式change up和cutter combo,如果他還能保持這場的curve水準,我想情況依舊是相當樂觀的,除非他一整個月都不能展現自己的change up威力,我們才需要開始擔心。